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_文化创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30332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_文化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_文化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_文化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_文化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_文化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_文化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_文化创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5课文化创新 知识概览 重点理论 一个意义 文化创新的意义一个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两个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和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 文化发展的实质 1 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 就在于文化创新 2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文化交流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特别提示 1 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两条基本途径从横向上

2、看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从纵向上看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这些都是文化发展的过程 前者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借鉴和交融 后者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特别提示 2 文化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主体 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人们就不能进行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作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 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 社

3、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 提出新问题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情况 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 社会实践的发展 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一 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误区二 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不能混为一谈 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是唯一的来源 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误区三 文化创新的根基和文化创新的基础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 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对传

4、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必须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3 文化创新的意义 作用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又引导 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 历久弥新 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 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特别提示文化创新的意义包括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二者角度不一样 前者是从实践的角

5、度 后者是从文化自身的角度谈文化创新的意义 重点突破1 准确理解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和基础 另一方面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 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实践 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动力 一方面 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 提出新问题 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情况 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 社会实践的发展 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 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基础 文化创新依赖一定的客观条件 受制于一定的社

6、会实践水平 2 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为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 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4 推动中华文化创新 1 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 体制机制 传播手段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 人民群众是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 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文化创作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充分

7、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刻苦钻研 锐意创新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重点突破2 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 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 文化创新的要求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8、中汲取营养 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重点突破3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创新 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代要求 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一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主要依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注意 文化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 我们不能否认创作者的灵感和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但是 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 因此 上述观点中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是错误的 文化创作的主体是

9、人民群众 认为 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的观点是错误的 文化创作者要真正实现文化创新 就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误区二 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注意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误区三 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不科学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是一方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但是文化创新还有一个积极作用 即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从而也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命题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主体典例1 12

10、福建 杜甫是 大地的诗人 他如此真切 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 他对公正的关切 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杜甫活着 他依然行走于大地 这表明A 以人为本 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 立足实践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 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 中和的善良本性D 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杜甫是 大地的诗人 他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所以 今天他依然行走于大地 获得了艺术的永恒 B符合题意 训练 解析 答案 命题2 文化创新的作用典例2 2012 江苏卷 100年来 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11、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 传承者 扩展为 传播者 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 又出版面向大众的 解读经典 式图书 丰富了文化市场 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 A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 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 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 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材料未涉及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排除A 兼收并蓄是指学习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B与题意不符 博采众长是指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借鉴 融合 C与题意不符 材料中中华书局对自身定位由 传承者 到 传播者 的变化 凸显了中华书局的创新 是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故选D 训练 解析 答案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1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

12、足于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创造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要求 一方面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国家或民族 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 体现时代精神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 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1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借鉴和融合 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文化的交流 借鉴

13、和融合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 以 取长补短 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 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理论依据 2 要求 在文化交流 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熔铸百家的气魄 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 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 有竞争 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 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应该平等交流 相互借鉴 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 要以我为主 为

14、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 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4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 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 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克服错误的倾向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 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 必须予以克服 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 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5 实现我国的文化创新 1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着眼于人民

15、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图示文化创新的途径与应克服的错误倾向 知识整合1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2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3 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 体制机制 传播手段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5

16、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文化创造者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等 知识整合2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 首先应承认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只有平等交流 相互借鉴 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2 在文化交流 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 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因为每一民族的文化 都有良莠之别 优秀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外国文化也不例外 3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 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4 坚决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以及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 历史虚无主义 和 民族虚无主义 命题1 文化创新的途径典例1 2013山东卷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 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 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 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 这是 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