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与技巧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30146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与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与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与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与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与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与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与技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考点及技巧 一、 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试题概说 最近几年中考说明文的阅读是必考容,考试分值在10分以上,约占整个试题分值的8以上。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信息的处理是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因此,阅读说明文,要做到:1、从文本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语信息,这句话意思简单的理解就是说明文阅读题的答案都在文本中。2、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3、能按照要求加工信息。 从题型上看,主观性试题在说明文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还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此外,科技文阅读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间的整合,强调人文精神。因此,加强说明文阅读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二、 说明文知识概说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的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一) 说明文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P根据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 1、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2、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二)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

3、图表等。 (三) 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b (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M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三、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

4、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

5、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

6、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

7、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

8、、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容),使读者。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

9、“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10、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找到后,将找到的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三、 真题解析: 【目标点击一】 把握特征,抓住要点 阅读说明文最重要的是分析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

11、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如中国石拱桥、园林 【实例精析】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代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

12、,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

13、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