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429972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 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 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 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 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知识梳理 百家争鸣 春秋 老子 国籍 楚国评价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 顺应自然 事物都有对立面并可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相关书籍 后人整理成 成为道家的经典 道德经 孔子 国籍 鲁国评价 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 思想 以 治国 提出 的学说 反对苛政教育 创办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相关书籍 其弟子整理而成的 一书 儒家 德 仁 论语 战国 诸子百家的形成 原因 旧的社会制

2、度进一步崩溃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诸子百家 孟子 派别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实行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仁政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荀子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张实行 庄子 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墨子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 非攻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者 反对空谈仁义 强调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百家争鸣 具体表现 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 研讨学术 著书立说历史意义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礼治 道家 兼爱 以法治国 第一次 同步训练 夯实基础

3、 一 单项选择题1 某旅游团在山东曲阜游玩 导游在一处名为 杏坛 的景点旁讲解道 春秋年间 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 讲学授课 培养了大批人才 游客们立即想到此人的教育思想是 A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B 民贵君轻 社稷次之C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D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C 2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 说要 家法伺候 妈妈赶紧说 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 使他进步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 知道差在哪儿 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3 有一次 孔子家的马棚失火 孔子退朝回家 看见焦土断垣 急切地问 有

4、没有人受伤 却对财产只字不提 这体现了孔子 A 礼治的思想B 反对苛政的思想C 教育的思想D 仁 的思想 C D 4 孟子的 仁政 是对孔子 仁 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 把孔子的 仁 具体化 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 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主张 无为 A B C D 5 孔子有 圣人 之称 他被评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为了更好地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 我们可以阅读 A 诗经 B 道德经 C 论语 D 春秋 A C 6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不同的派别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主张 爱一切人 视人如己 互助友爱 的是 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兵家7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

5、思想家 大教育家 下列对孔子的评价中 正确的有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实行 仁政 有教无类 的大教育家 著有 论语 一书A B C D C D 8 郭沫若说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 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了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 诸侯争霸局面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 商业繁荣局面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 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的教育振兴目标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与此相近的主张是 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仁者爱人D 举一反三 C A 10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大小多少 报怨

6、以德 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上观点反映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 墨家B 道家C 法家D 儒家11 战国末期 有位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倡法制 主张改革 秦王嬴政读后 赞叹不已 说 我得见此人 死也甘心了 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 B D 12 唐太宗曾说 君 舟也 民 水也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他在位期间 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促进了社会发展 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上体现了 A 道家的 自然无为 B 儒家的 仁政德治 C 墨家的 兼爱非攻 D 法家的 以法治国 13 以下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

7、期中出现的 其中哪一句话体现了反对战争 倡导和平的理念 A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B 为政以德 C 无为而治 D 兼爱 非攻 B D 14 战国时期 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宣传自己的主张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各国竞相变法 社会急剧变化B 乱世出英雄C 各家学派都想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D 这些人出身卑贱 想借此出人头地 A 能力提升 二 综合题15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 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同学派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 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阅读材料 完成探

8、究任务 探寻儒学之风 1 以上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关于孔子的知识卡片 请你帮他将字母部分所代表内容完善起来 2 请你按照孔子的教育风范填写下列空白处 孔子认为 不论人的社会地位高低 贫富贵贱 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对象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 知道高柴愚钝 曾参性子慢 子张好偏激 子路爱冲动 就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发挥他们的长处 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教学方法 A 儒家B 主张人们相互爱护 反对暴政 核心思想是 仁 和 礼 C 论语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说过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学习态度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反复学 加深认识 学习方法 重温百家争鸣 老老实实 温故知新 3 把组图一

9、里面的人物根据内容与组图二对应起来 并把图片中的各家思想填写出来 4 你认为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 为什么 A 庄子 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B 墨子 兼爱 非攻 C 韩非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 D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法家 因为它的严厉刑法 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民 建立强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1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二斧斤以时入山林 林木不可胜用也 1 材料一 二中的话是谁说的 他生活在哪个时期 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2 他在政治上提出了什么主张 孟子 战国时期 儒家 他主张实行 仁政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还提出 民

10、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思想 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3 材料二所示内容体现了一种什么主张 这种主张对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要遵循这一原则 让资源合理利用 让大自然的生态可以保持平衡 强化训练 1 春秋战国时期 学派纷呈 其主张能体现下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A 墨家B 儒家C 道家D 法家 B 2 春秋时期 孔子兴办私学 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 这说明 A 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 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3 史记 载 孝公 有囊括四海之意

11、 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备 可见 商君 属于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 C D 4 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面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墨子 C 史海拾贝 百家争鸣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 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 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从而完成封建化的过程 到战国时期 由于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 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没有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 以致于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 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 本身政权还未巩固 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这就为诸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春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