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年~1895年)课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429956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年~1895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年~1895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年~1895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年~1895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年~1895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年~1895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年~1895年)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 1840年 1895年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1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渐变政治 1 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十分深重 鸦片战争失败后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若干规定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割让香港岛 贸易主权 关税主权 协定关税 行政主权 租地造屋滋生租界 司法主权 外交主权 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痛苦的近代化历程由此肇始 中国近代史开端 2 社会矛盾加深 反封建 求民主 反侵略 求独立 逐渐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政治主题 进入 革命时期 以

2、 为组织 以改朝换代为目的的太平天国运动被视为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中国出现两个政权并立局面 五口通商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旧民主主义 拜上帝教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经济 1 通商口岸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近代机器生产方式传入中国 和受雇洋人的 产生 2 洋货大批涌入东南各省 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促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 纺 与 织 分离和农家的 织 与 耕 分离 在沿海地区渐趋解体 3 列强对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的大量收购 客观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逐步被卷入 产业工人 买办 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4 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商品大量涌入 中外贸易的出

3、超地位逐渐发生变化 外流加速 银价激涨 加之赔款负担 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5 由于开放程度有限和自然经济抵制 洋货倾销不能满足列强愿望 列强从而提出 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 社会生活 1 在通商口岸 洋布 洋装 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2 西餐馆 欧式洋房开始在中国出现 3 外国近代航运在中国出现 4 外国人在中国发行报刊 白银 修约 交涉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对外交往 1 以 南京条约 的签订为标志 开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历程 是中外关系从传统的 向条约体制转变的开始 2 被迫放弃严厉的 政策 由封闭走向开放 3 对外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 4 继清朝前期严厉禁止西方人来华传教之后 的局面重启 思想

4、文化 1 清朝前期统治者极力提倡 禁锢人心 鸦片战争惨败 使部分清朝爱国官员 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从 天朝上国 的梦幻里惊醒 经世致用思想重新被重视 朝贡体制 闭关自守 上海 西学东渐 程朱理学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2 设译馆译 夷书 编译 四洲志 各国律例 等资料 并仿制西方炮船 还建议朝廷制造炮船 魏源编撰出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海国图志 在恪守封建纲常的前提下 提出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3 农民革命领袖 的 资政新篇 与代表农民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 大相径庭 提出以法治国 公众选官 发展工商 奖励发明 设新式学堂 被誉为 中国近代学习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纲

5、领性文件 是 中国第一个较完整的近代化方案 林则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洪仁玕 天朝田亩制度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渐变政治 1 失败 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丧失大片领土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公开勾结 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 失败 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结束 4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 以曾国藩 李鸿章为代表的 势力崛起 清政府中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外反动势力 太平天国 汉族官僚地主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5 垂帘听政 开始操纵国家大权 经济 1 随着沿海沿江通商口

6、岸开放 中外贸易出现 中国经济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2 洋务派沿着 师夷长技 的思路 以引进和采用西方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为核心 发起 自强 求富 的洋务运动 兴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出现 由此产生 慈禧太后 入超 民用工业 民族资产阶级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4 洋务企业和民办企业都是近代化工业 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进一步促进自然经济的瓦解 社会生活 1 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外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 外国开始将铁路 电话 电报引入中国 3 洋务派创办 打破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 各大口岸相继涌现轮船公司 推动中国水

7、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对外交往 1 外国公使进驻 清末外务部的前身 建立 表明外交走向近代化 申报 轮船招商局 总理衙门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2 中外暂时 局面出现 西学东渐得到发展 3 沿海沿江通商口岸开放使外国经济势力遍及沿海并深入内地 4 清廷开始主动履行不平等条约 朝贡体制进一步崩溃 清朝不再视列强为 夷人 而改称 思想文化 1 洋务派提出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师夷长技以求富 的思想 强调以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同时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统治 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一定程度上打击封建守旧势力 和好 洋人 封建纲常伦理 第一编

8、专题精讲 专题四 2 洋务派 使教育走上近代化道路 开拓人才培养新渠道 3 从洋务派分化出以王韬 郑观应等为代表的 主张推行君主立宪制 发展工商业 与外国 商战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行动 3 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的背景与影响背景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 阶段 帝国主义加紧资本输出 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2 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国力强盛 对外扩张野心膨胀 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大陆政策 兴学堂 派留学生 早期维新派 垄断 明治维新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3 中国清朝政治腐败 未能使国家真正富强 4 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后 中国出兵朝鲜给

9、日本以可乘之机 影响 1 马关条约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 允许外国在华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大宗赔款迫使清廷大借外债 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4 列强受日本割取大片领土的刺激 争相在中国划分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洋务运动 投资设厂 势力范围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5 改变列强在华势力格局 列强在 的矛盾趋于加剧 日本完成 大陆政策 部分目标 极大助长其侵略气焰 6 宣告破产 清政府的腐朽进一步暴露 中华民族的危机愈加深重 呼唤社会变革 清王朝被迫进行军事经济改革 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

10、制 客观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向西方学习转入体制层次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以 为起点的维新变法运动 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 会 首先举起反对清朝专制 追求民主共和的大旗 远东 洋务运动 公车上书 兴中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1 近代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性质就是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 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2 资政新篇 是对 天朝田亩制度 的继承和发展 3 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 并不是完全解体 4 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5 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两大任务 其中民族独立是前提 近代化是最终目标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甲

11、午中日战争1 运用不同的史观评价鸦片战争 1 革命史观 侵略战争与反侵略战争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 2 文明史观 是中国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 3 全球史观 是东西方文明的相遇 是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相遇 4 现代史观 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开始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2 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 敌我力量过于悬殊 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 缺乏坚定正确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的政治斗争政治纲领 3 缺乏国际上政治同盟的有力支持 4 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

12、术思想滞后 5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 国内受压迫者政治觉悟较低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考题1 2016 万州质检 29 从1876年中英协商 烟台条约 的具体条款开始 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 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 轮船未抵重庆以前 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 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 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 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 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 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考点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烟台条约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 英国要求重庆对外通商 而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

13、 的信息表明 李鸿章是反对重庆开埠通商的 但又不能直接拒绝 就以轮船可以抵达重庆 即开通川江航运 为条件 故A项错误 D项正确 B C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排除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变式1 1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 该图反映了 A 鸦片战争结束后 传统的中外朝贡体系逐渐动摇B 清末民初以后 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C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 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D 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考点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中外朝贡体系是在华夷之别的基础进行的不平等贸易 国家

14、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对等的 鸦片战争后 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首次以文字规定了中国和外国平等往来 朝贡体系的基础遭到了不可挽回的动摇 A项正确 图中反映清末民初以后不平等条约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但总数量应是增加的 故B项 总数 一说错误 图中反映抗日战争爆发后 不平等条约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但 体系基本瓦解 说法错误 排除C项 D项可采用反证法来判断 其 正比关系 说法是错误的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考题2 2016 黑龙江统考 28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 赔款 割地的各条款是 五洲所未有之奇闻 三千年所无之变局 如照此签约 后果必然是 法人窥粤 英人窥滇 俄人西窥新疆 东窥

15、三省 四夷入侵 各示所欲 据此可知 这些反对者 A 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 天朝上国 观念根深蒂固C 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楚D 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考点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 C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分析可知 反对者认为议和并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 C项正确 题干仅是涉及不平等条约赔款 割地等内容 没有涉及政治制度 A项排除 题干反映了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楚 没有涉及 天朝上国 的观念 B项排除 这些反对者都是封建统治者 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D项排除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1 混淆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典例

16、1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 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 不像他的前任府台 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 从此任接手以后 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 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 这部小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 A 1842年 南京条约 签订后B 1860年 北京条约 签订后C 1895年 马关条约 签订后D 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后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错因分析 本题容易错选C项 原因在于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记忆模糊 1901年 辛丑条约 签订后 列强可派兵驻守使馆区与交通要道 使中国主权受损 门户大开 从题干提到该国在山东具有特殊权利 如修筑铁路 驻兵操练等可知 正确答案为D项 纠错笔记 马关条约 与 南京条约 的不同 1 从内容上看 马关条约 割地的面积远远越过 南京条约 赔款数额也大大超过了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所开放的通商口岸都是在东南沿海 而 马关条约 所开商埠已深入中国内地 第一编专题精讲 专题四 2 从特点上看 南京条约 体现了列强要打开中国大门 开辟中国市场的要求 马关条约 体现了列强分割世界 资本输出的新要求 3 从影响上看 南京条约 的签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