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9953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检测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你所在考场的温度为50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 g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1 minD.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 dm2.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A.31B.34C.53D.433.(2015呼和浩特中考)如图1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

2、块运动情况在图像(图2)中描述正确的是( )图1 A B C D图2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播能量5.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A.质量增加,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减小,密度减小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6.(2016哈尔滨中考)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

3、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7.如图3所示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露珠下的叶脉 B.玩具在镜中的像 C.日食 D.白光的色散图3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图49.(2015山西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图5A.潜望镜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10.(2015南京中考)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

4、积的关系如图6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图6A. B. C. D.11.(2015湖北黄冈中考)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12.(2016成都中考)关于图7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图7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B.抽

5、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3.(2016吉林中考)在201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步伐整齐的三军仪仗队中的任意两个战士都是相对_的;在训练中某战士用了2 min行进了约150 m,则该战士的行进速度约为_m/s。14.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8所示的实验操作。(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反射角_入射角。(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8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选

6、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甲 乙图815.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一项区别:_;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_(写出一种即可)。16.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成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17.图9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9(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处控制噪声。(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至少需要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

7、物,标志牌是_的。(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的_像。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最小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cm。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处在_。物距为3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_的实像。19.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

8、,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三、综合题(20、21题每题2分,22题4分,23题7分,24题8分,25题10分,26题10分,共43分)20.(2016湖北随州中考)如图10,水面下的潜水者眼睛在E处,他观察空中的小鸟S,看起来小鸟在S处,画出一条光线表示成像原理。图1021.请画出图11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及画出图乙中的折射光线。 甲 乙图1122.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23.(2016河北中考)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

9、2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图12(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13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图1324.(2015广东汕尾中考)某小组在做“探究

10、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4甲所示。 甲 乙 丙图14(1)图甲中、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 (选填“左”或“右”)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5.(2016陕西中考)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5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

11、焦距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甲乙图15(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写出一个即可)。(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

12、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透镜矫正。26.东营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刚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黏稠的液态)。 甲 乙图16(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平衡。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2 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质量为_g。(2)将烧杯中的石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16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_mL。(3)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_。(4)联想到某起石油泄漏事故中石油漂浮在水面上的情景,小刚发现自己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大,你认为该实验方案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5)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