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29935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什么是溶血 溶血是红细胞破坏 红细胞的一些组分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 导致实验样品出现特有的红色增加 很多因素都可以使红细胞破坏 发生溶血 从而干扰监测 使检验结果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 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4年生化室拒收标本统计分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 2014年度共有104个拒收标本 而溶血标本占拒收标本的66 3 因此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 溶血后显著增高的有AST ALT LDH K TBIL TP ALB等 溶血后显著降低的项目有GLU CR等 一溶血对肝功能测定的影响 1 谷草转氨酶 AST 溶血造成AST升高可能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 1 人类红细

2、胞中AST活性约为血清中的40倍 当标本溶血时红细胞破裂后释放AST 势必引起血清AST活性的升高从而使溶血标本的结果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 2 溶血后血清颜色加深 致使测得的吸光度值增高 3 乳酸脱氢酶 LDH 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LDH 红细胞中LDH的含量是血清的160 200倍 故受溶血影响最大 在测定环节上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血小板破坏 而影响LDH测定 使其测定结果偏高 4 GGT 谷氨酰转肽酶 由于红细胞内GGT含量很低 轻微溶血对其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但重度溶血则有影响 5 总蛋白 TP 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选用双缩脲法 主波长540nm 而血红蛋白在555nm有吸收峰 试验表明

3、如果溶血标本中 Hb 0 5g L时无干扰 而高 Hb 时 会使结果偏高 可以做样品空白来消除影响 6 总胆红素 TBIL 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 最后生成红紫色的偶氮胆红素 主要在波长为540nm 560nm处有光吸收 而血红蛋白在波长540nm 550nm处有光吸收 恰与偶氮胆红素的比色波长相近 因此溶血后细胞破裂时大量血红蛋白进入血清 势必造成总胆红素测定值的升高 是总胆红素测定的正向干扰因素 此外 由于血红蛋白重氮试剂反应形成的产物可破坏偶氮胆红素 溶血对重氮法测定胆红素同时存在负向干扰 使测定结果偏低 但该作用较轻微 因此溶血后由于血红蛋白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胆红素的测定结果往往偏高 2

4、谷丙转氨酶 ALT 红细胞中ALT活性约是血清中7 15倍 严重溶血 Hb约6 5g L 时 可使血清ALT由20u L增高到26 5u L 增加约27 因此溶血后ALT含量测定的增高主要来源于细胞内ALT的大量释放 可见与AST相比 ALT受溶血影响轻些 二溶血对血脂测定的影响 1 总胆固醇 TC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 Hb 1 5g L无干扰 而高浓度时因Hb的固有颜色干扰 会使结果偏高 2 甘油三酯 TG 除去上述如总胆固醇影响因素外 目前所用甘油磷酸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法和乙酰丙醇显色法都以测量甘油为基础 而红细胞膜磷脂可被磷脂酶作用 产生游离甘油 所以溶血后测定结果偏高 3 载脂蛋白

5、A APOA 载脂蛋白B APOB 免疫透射比浊法使用最广泛 以抗原抗体为基础 血红蛋白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故标本溶血后测定结果偏高 三 溶血对肾功能测定的影响 1 尿素 UREA 无论是二乙酰 圬法还是脲酶法 溶血均可导致光谱蓝色部分吸光度值升高对结果都有干扰 导致结果偏高 2 尿酸 UA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 Hb 1g L会干扰 是因为测定波长546mm时因Hb固有颜色潜在影响使测定结果偏高 比色法 3 肌酐 Cre 苦味酸法测定Cre的特异性较差 易受其它还原性物质影响 主要是维生素C 酮体 丙酮酸等假肌酐干扰 假肌酐物质亦可与苦味酸形成颜色反应 导致测定值发生偏差 这种假肌酐物质红细

6、胞中最多 血清中较少 故溶血后红细胞中假肌酐物质的释放是造成测定值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溶血释放出的物质导致Jaffe反应而致测定结果的升高 Jaffe反应指血浆中的肌酐与碱性苦味酸盐反应 生成黄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的反应 四 溶血对电解质测定的影响 1 钾 K 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约98 的钾存于细胞内 红细胞内钾浓度约为105mmol L 而血清中仅有3 5mmol L 5 4mmol L 红细胞中钾的含量比血清中高23倍 因此溶血造成血清钾明显升高 增高主要来源于红细胞内钾的大量释放 有报道表明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在2 5 2 8g L时血清钾增高14 16 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达6 6g

7、L时血清钾增高可达41 所以应在样品采集后1h内应将红细胞与血清分离 并且在分析血清钾的结果时应引起高度注意 2 氯 CL 血浆中氯约为103mmol L 红细胞中氯约为49 54mmol L 溶血会导致细胞内的氯离子转移到血清中 从而引起了血清氯离子测定值的升高 3 磷 P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 Hb 1g L影响很小 而在 Hb 2 8g L时影响较大 所以应在采血后30min内分离血球 否则会因磷酸酯从RBC中释放而会使结果偏高 五 溶血对葡萄糖测定的影响 葡萄糖 GLU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GLU的特异性较强 干扰物较少 但过氧化氢酶易受到其它物质的影响 如维生素C 谷胱苷肽均因能竞争

8、H2O2而导致负偏差 样品中某些强的酶会促使葡萄糖降解而导致测定值明显下降的 如果在血清或血浆加入NaF KF作为酵解抑制剂样品收集后立即去蛋白时 溶血样品也可以用 六 溶血对心肌酶谱测定的影响 由于LDH HBDH在红细胞内的含量皆明显高于胞外 故溶血后结果都升高 虽然红细胞中不含CK 但含有大量的腺苷酸激酶 AK 可干扰测定CK的偶联法的反应体系 人为地引起CK结果的升高 二 标本溶血的原因 环境温度变化 气温较低时血清不易分离 标本需经多次离心 离心后容易出现溶血现象 标本运送过程中导致碰撞 从而使离心后也会出现溶血现象 特殊人群如肥胖者 小孩等血管不易找到或太细导致抽血时多次操作或压迫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溶血现象 采血量不足 相对低渗抗凝导致溶血 针头过细或抽血速度过快 负压太大 红细胞通过针尖时破坏而溶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