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429905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总结课件 人民版选修4(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总结 四 一 孙中山 中华民国 国父 1 孙中山一生的四大转变 1 从 医人 到 医国 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 使他萌生了 改良祖国 拯救同群 的愿望 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使他认识到 医国 比 医人 更重要 2 从 改良 到 革命 上书李鸿章受挫 使他认识到清政府无药可救的腐朽本质 决心投身民主革命 以武力推翻清政府 3 从 旧三民主义 到 新三民主义 多次民主革命的接连失败 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求能够摆脱困境并推进中国革命的新力量 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4 从 依赖帝国主义 到 反对帝国主义 孙中山开始革命时只反

2、对封建清王朝 没有明确反帝 是因为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 之后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 这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 2 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1 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最伟大功绩 4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 提出新三民主义 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二 甘地 印度 国父 圣雄 1 对甘地的评价 1 地位 政治领袖 精神领袖 被尊为 圣雄 国父 2 功绩 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 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领导非暴力

3、不合作运动 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 有利于教派团结 3 局限 采用非暴力手段 限制人民革命运动 宗教色彩浓厚 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2 对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评价 1 斗争性 革命性 从背景看 由于印度民族与宗主国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而甘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他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这场运动具有强烈的革命性 斗争性 2 策略性 现实性 首先表现在斗争的手段是 非暴力 面对强大的敌人 甘地提出唯一的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 其次表现在斗争提出的目标上 先是自治 而后逐渐提出 独立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3 软弱性 妥协性 甘

4、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 明显的具有种种弊端 缺陷 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三 凯末尔 土耳其之父 1 全面评价凯末尔 1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 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 赢得独立 鼓舞世界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运动 2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推行现代化改革 使土耳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它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并使国民素质得到发展 3 他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 政治家 是亚洲觉醒的杰出代表人物 无愧于 国父 称号 2 全面评价凯末尔改革 1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

5、社会改革运动 2 特点 以世俗化为核心 向西方学习 迈向现代文明 3 中心内容 反帝反封建 政治上实行政权 社会同宗教的分离 有助于巩固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 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经济上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发展经济 使土耳其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奴役 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文化教育和社会风俗上的改革 振奋了民族精神 坚定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 结果 凯末尔改革是同时代亚非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改革 四 综合比较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等历史人物 例题 2014 江苏单科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 三民主义 的思想路径 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 有规抚 汲取 欧洲之学说

6、事迹者 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 则知中国之民族 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 其与他民族相遇 或和平而相安 余之民族主义 特就先民所遗留者 发挥而光大之 且改良其缺点 对于满洲 不以复仇为事 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 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 对于世界诸民族 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 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以驯致于大同 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 深究其政治 法律之得失 知选举之弊 决不可无以救之 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 纠察之制 实有其精义 足以济欧美法律 政治之穷 故主张以考试 纠察二权 与立法 司法 行政之权并立 合为五权

7、宪法 更采直接民权之制 以现主权在民之实 如是余之民权主义 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 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 综合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孙中山分别因袭 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 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审题思路 明考向 孙中山的思想主张 革命理想与追求 抓关键 设问 1 答案来源 材料及所学 关键词 因袭 规抚 创获 设问 2 关键词 成长和活动轨迹 原因 定答案 材料隐含信息及教材规范结论 概念 史实 答题实录 点评 1 卷面规范 审题思路清晰 2 能较好的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组织答案 3 审题不仔细 两个问题的设问中都有 结合所学知识 但该考生疏忽 直接导致因答案不全

8、而扣分 规范答案 1 主张 民族独立 和平共处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考试 监察 纠察 二权 三权分立原则 五权宪法 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 原因 幼读私塾 接受传统教育 游历欧美日等 受西方思想影响 题型特点 1 限定性的设问 如这一现象出现的有利 或不利 条件是什么 产生的历史 社会 经济 政治 文化根源 原因 国际国内 如何 根本 主要 客观 主观 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 宽泛性的设问 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 历史条件如何 历史因素有哪些 其历史依据是什么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 等 对于这类问题需要依据问题设问的限定全面地分析 解答方法 主要根据限定词分析历史事物的 条件 原因 根源 因素等 1 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一般是从对历史事物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还是起阻碍作用的角度来划分 2 根本原因等同于历史 社会 根源 一般是 历史发展趋势 生产力发展 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 也要注意从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一般是由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者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决定的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 即政治活动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原因 思想文化现象是社会意识 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