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429302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编》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编》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编》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编》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域名数、网站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以及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的互联网络发展程度与普及程度。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历次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网民人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如图5.1所示)。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发展走势良好。 图1 历次调查网民总数 其中专线上网网民人数为286

2、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0万人,同比下降3.7%;拨号上网网民人数为475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50万人,同比下降13.6%;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400万人,增长率为45.3%(如图5.2所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网民总数保持增长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方式上网的网民人数却有增有减。随着中国网络发展的整体走势变化,使用专线及拨号上网的网民人数有所减少,而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人数保持高速增长。 图2 历次调查不同上网方式网民人数 分析网民人数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如图5.3所示)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网民增长率略有回升。 图3 历次调查网民人数增长率 中国网民

3、总数的快速增长已被世界所瞩目,但12300万网民在中国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9.4%。这说明尽管中国的网民总数大,但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未来的发展空间比较大。 2上网计算机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545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90万台,增长率为19.5%,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万台的182.3倍(如图5.4所示)。可见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始终保持增长态势。 图4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总数 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625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5万台,同比下降6.7%;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01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0万台,同比

4、下降2.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宽带上网计算机数为2815万台,在我们所调查的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中所占比例最高(如图5.5所示)。通过调查结果可见,虽然上网计算机总数保持增长,但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仍然为负增长,而宽带上网计算机数增长迅速。 图5 历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总数的增长率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但降幅减小。而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和拨号上网计算机数继续呈现负增长的态势(如图5.6所示)。 图6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 3中国各类域名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域名总数(包括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通用顶级域名COM、NET

5、、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2,950,500个。从分类角度来看,以COM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435,768个,占域名总数的48.7%;以CN结尾的域名数为1,190,617个,占域名总数的40.3%;以NET结尾的英文域名数为249,555个,占域名总数的8.5%;以ORG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74,560个,占域名总数的2.5%(如图5.7所示)。 图7 中国域名分类分布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190,617个,与去年同期的622,534个相比,增加了568,083个,增长率为91.3%,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域名总数已是当初4,066个的

6、292.8倍。从分类的角度来看,以AC.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1,855个,与去年同期的887个相比增加了968个,增长率为109.1%;以COM.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389,895个,与去年同期的226,595相比增加了163,300个,增长率为72.1%;以EDU.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740个,与去年同期的2,358个相比增加了382个,增长率为16.2%;以GOV.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5,527个,与去年同期的19,802相比增加了5,725个,增长率为28.9%;以NET.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56,316个,与去年同期的28,325个相比增加了27,991个,增

7、长率为98.8%;以ORG.CN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0,429个,与去年同期的12,116个相比增加了8,313个,增长率为68.6%;以行政区域名结尾的英文域名总数为28,175个,与去年同期的38,859个相比减少了10,684个,同比下降27.5%;.CN二级域名数为665,680个,与去年同期的293,592个相比增加了372,088个,增长率为126.7%(如图5.8所示)。整体而言,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 CN域名注册保持快速增长,CN域名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国内企业注册域名的首选,另一方面,CN域名的各种应用价值被充分挖掘,特别是博客应用和独立域名邮件应用促使网民注

8、册并拥有自己的CN域名。 图8 历次调查CN下注册的域名数从中国域名总数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华北、华东、华南的注册域名数占注册域名总数的比例为83.6%,东北、西南、西北的注册域名数只占注册域名总数的14.0%,所占比例非常小(如图5.9所示)。从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华北、华东、华南的CN下注册域名数占注册域名总数的比例为82.4%,东北、西南、西北的CN下注册域名比例同历次调查结果相类似,只占11.6%,所占比例仍非常小(如图5.10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地区之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图9 中国域名总数地域分布 图10 CN下注册域名地域分布 4网站数

9、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站数为788,40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900个,增长率为16.4%(如图5.12所示)。 按类别划分网站,CN下的网站数为342,419个,占网站总数的43.4%;COM下的网站数为352,301个,占网站总数的44.7%;NET下的网站数为74,304个,占网站总数的9.4%;ORG下的网站数为19,376个,占网站总数的2.5%(如图5.11所示)。 图11 中国网站分类分布 从网站的域名类别分布来看,同CN下注册的二级域名数获得较快增长一致,.CN下的网站数为174,86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4,875个,增长率为59.0%;.COM(

10、COM.CN)下的网站数为480,485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1,064个,增长率为6.9%;.NET(NET.CN)下的网站数为89,173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391个,增长率为14.6%;.GOV.CN下的网站数为11,978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25个,增长率为1.9%;.ORG(ORG.CN)下的网站数是26,14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413个,增长率为10.2%;行政区域名下的网站数为5,321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86个,增长率为20.0%;AC.CN下的网站数为438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6个,增长率为11.7%(如图5.12所示)。 图12 历次调查网站数

11、 从网站数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同历次调查网站数的地域分布一致,华北、华东、华南的网站数比例占86.0%,仍占据主要地位;东北、西南、西北网站数所占的比例同以往调查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为11.5%(如图5.13所示)。同CN下注册域名的地域分布情况一致,这也说明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区域差距较大。 图13 历次调查网站数地域分布 5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214,175M,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1,558M,增长率为159.2%(如图5.14所示)。可见,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非常迅速。 图14 历次调查中国国际出口带宽 6IPv4地址数 IPv4地址

12、是与域名、网站紧密相关的互联网地址资源。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IPv4地址数已达84,786,688个,折合5A+13B+190C,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486,656个,增长率为24.1%(如图5.15所示)。中国的IP地址资源近几年增长较快,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IPv4地址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在我国的ISP已经对APNIC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IP地址分配政策和IP地址申请步骤较为熟悉,这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分配联盟对中国多个ISP的积极指导以及各ISP的积极配合是密不可分的。 图15 历次调查中国IPv4地址数 从IPv4地址在中国各地

13、区的分布情况看(如图5.16所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以及山东等省市IPv4地址拥有数量依旧占据全国的前6位,地址数之和占全国IPv4地址总数的49.4%。由此可见,与中国域名、网站、网民的分布情况相似,中国IPv4地址的地域分布也同样存在不均衡现象。IPv4地址分地区统计从一个侧面更加深入的反映出了各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经济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比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出很多。改变地区互联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需要加大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欠发达地区对于IP地址分配政策和申请流程的不熟悉,也是造成IP地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1

14、6 中国IPv4地址的地域分布情况(前10名)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历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从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到现在,中国互联网络在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域名数、网站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IP地址数等方面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基本上呈现增长态势。网民人数的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回升,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域名数、网站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等方面快速增长;IP地址数也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地域分布上看,地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有这一切表明,中国的互联网络继续处于发展态势之中,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相信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推动,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服务的不断多样化和实用化,中国的互联网络必将得到更快、更合理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