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2周)组合阅读苏教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9182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2周)组合阅读苏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2周)组合阅读苏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2周)组合阅读苏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2周)组合阅读苏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2周)组合阅读苏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2周)组合阅读苏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第12周)组合阅读【诗词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本诗的主题。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文言文阅读】

2、【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染:染成。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夕舂:舂读“chn”,夕阳。3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皆被绮绣 D人恒过然后能改4翻译下列语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5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6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现代文阅读】又见南山李汉荣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山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仅次于毛主席),让我无限痴迷,无限崇敬。我读第一本书的时

4、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像我外爷,外爷是个中医,很少说话,他说, 我开的药就是我要说的话。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辗转这

5、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诵了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己似乎拥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银行账户呀;股票呀,老婆呀,儿子呀,房子呀,哥们儿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真正觉得空荡荡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我就走了

6、,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飘来荡去,直至失踪?这时候我已经回到当年的小城,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我遗忘了你吗,南山?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而你依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

7、的孤独里。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吗,南山?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选自李汉荣散文选,本文略有删改)7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时候: 。后来: 。辗转城市多年后: 。8作者在第段中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

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的原因。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 10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诗词鉴赏】1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害怕困难和挫折。)【文言文阅读】3D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或湖水挂染成绿色之美,暮烟凝聚在山间

9、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5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6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寂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台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示例:生活中遇到困难、失意时要做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参考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这一段时间之内。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暮烟凝聚在山间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西湖才把

10、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情意,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现代文阅读】7(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觉得南山的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更深刻地返回南山。8忙碌的城市生活让“我”找不到方向;内心感到空虚,没有归宿感。遗忘了南山(忘记了精神的家园)9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南山比喻为祖先、哲人、先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山的沧桑、深沉(沉默)和崇高;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语言的气势,强烈地表达对南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赋予南山人的情感,使南山人格化,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南山的深沉(沉默)与睿智。10结构上:点题,照应前文,总结全文,含蓄点出主旨。内容上: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虚后再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在那个曾经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才让“我”找到归宿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