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5

上传人:am****21 文档编号:13429093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黄金法则一、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能力:重要概念: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含义。)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注意其在文中所处的位置。)分析综合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词句理解和综合推断等方面的能力。二、解题方法:1.通读全文,勾画要点。(1)原文中的主干句

2、、关键词。(2)题干(提示)中的关键词句: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关联词。2.审读题干,筛选信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题干要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3.比照文题。在原文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相关内容后,要仔细、严谨,逐字逐句的比照,看哪个词被换了或删了,句子的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与题干的意思是否符合。4. 分析文章中心,题干选项即设题陷阱。三、设题陷阱的种类:(1)范围失当(以偏概全)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

3、 “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读原文时,可以用笔把这些词勾画出来。)(2)然否不当注意: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修饰限制语,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将“或然”与“必然”不分,或将“已然”与“未然”混淆,以假当真。(3)主次不分注意:不要混淆主次关系,把主要的问题说成次要问题,或反之。(4)因果倒置注意:命题者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5)张冠李戴注意:分清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不要将表述的对象弄混。(

4、6)歪曲事实(曲解原文)注意:选项不尊重原文材料中的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7)无中生有注意: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纯属命题者凭空捏造。(8)选择与兼备注意:兼备,指同时具有几个方面,选项会将表选择的关系说成兼备关系,或相反。(9)表述过于绝对当然,命题者在设题时还有其他陷阱,如答非所问、偷换概念、自相矛盾、过于绝对、理解不当(注意指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及一些解释性句子的陈述对象)等,在做题时要认真辨别。四、高考真题详解放送:【题干】(2016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

5、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A)。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1.B)。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1.C)。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

6、本可靠的(1.D)。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

7、史学的无情批判(2.B),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

8、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3.D)。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子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项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

9、非成于商代。【选项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选项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答案】D小题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D项,“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有误,由原文第2段倒数第2句“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可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子题单选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选项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

10、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选项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选项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选项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答案】B小题解析本题难度大,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以偏概全,原文第4段第2句说“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选项对“旧史学”缺少限定。【子题单选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11、项是( )【选项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选项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选项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选项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答案】D小题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第2句说“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可见“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不是始于“殷墟甲骨文被发现”时,商周古文字也曾经是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凭依,该选项的错误类型为强加因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