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992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新版)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苦与最乐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课题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最苦”与“最乐”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又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

2、论题鲜明、突出,又能深深吸引读者。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探究: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

3、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二、走近作者:梁启超,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4、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0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人。三、学习生字:恩惠( ) 缠着( ) 契约( ) 招ln( )循环( )xi( )却 监d( )死而后y( )四、主题把握: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明确:作者

5、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三、合作探究: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与民同乐

6、”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的一条路。怎样才能接近实际?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A. B. C. D.3、按要求填空。(1)、最苦与最乐选自梁启超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设问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作者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痛苦。4、阅读课文首尾两段,回答问题。(1)、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观点是:人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2)、选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试做简要分析。选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拿“尽

7、得大的责任”和“尽得小的责任”来对比,阐明责任伴随人生的全过程,不能逃避;在责任中可以体味到真正的快乐。(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句话写了有些人的反对意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是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加的严密;再者也可以借此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4)、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痛苦源自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逃避应尽的责任,就会陷入痛苦。一课一得: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1、根据提示修改病句。在众多的“两地书”中,记者发现该校指挥军官基

8、础教育学院学员二旅学员李强与父亲的通信很有代表性。这两封书信,语言质朴,情真意切。父亲的“吃苦也是福”那句让人印象深刻。追逐强军梦,需军民携手共同奋进。军校学员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也离不开学员家长的教育。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1)、句语序不当,应改为:父亲的那句“吃苦也是福”让人印象深刻。(2)、句成分残缺,应改为: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影响。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我们常

9、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与责任相关的诗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课题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2、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者流畅、简练的语言。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引语:梁

10、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寻找新的答案。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

11、依据是什么?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如何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议论文的必考题型之一。【典型例题】本

12、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技法点睛】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则在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不是一目了然,是要通过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来的。把握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有:找位置: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论据,这个可以用来检验中心论点是否恰当;摘录法:这点适用于那些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的文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13、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3、在这篇议论文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白易懂简单朴素、迹近老生常谈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

14、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二是要惜寸阴。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谈。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选自我的人生感悟)1、本文第段中,作者认为“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决定人类的前途,创造祖国的前途。2、引用手法在本文中的使用,好处是什么?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其文采飞扬,内容更加充实、丰富。3、文中第段赞美青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