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13428904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美美与共费孝通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

2、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

3、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1. 下列对“美美与共

4、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B. 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C. 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D. 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2. 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B. 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明。C. 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D. 树立“美美与共”

5、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某些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明,却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B. 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盲目排斥。C. 异文化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它的精华和糟粕。D. 人类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力排对“美美与共”的抵触,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答案】1. C 2. C 3. 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

6、不为州里所敬。武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酒,不以讲授为事。刺史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常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注)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

7、:“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中书侍郎岑文本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周病消渴,弥年不瘳。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躬为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

8、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旧唐书马周传)注:直,译“进入”。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落拓不为州里所敬 落拓:豪迈,不拘束B. 遂感激西游长安 感激:不满,气愤C.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草:起草D. 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 敕:整治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少孤贫好学,尤精

9、诗、传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马周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不被尊重。B. 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中,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C. 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更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嘉奖。D. 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泊功名的节操。7.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2)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10、。【答案】4. D 5. D 6. C 7. (1)常何因为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类条目写了20多件事,让他把这些奏报上去,都是切中事务的。(2)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了一会儿马周还没有到,唐太宗就多次派使者去催促他。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但十分好学,尤其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每日饮酒,不以讲课作为正事。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周游曹州.汴州,又被浚仪县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西游长安。住在新丰旅店时,旅店主人只照顾其他商贩

11、而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主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后来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一条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每次和我谈话,没有不以忠孝作为主旨的。”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进入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

12、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 太宗曾经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我经常会见到马周论事,援引事例,谈论古今,讲重点删繁琐,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加,没有一字可以减,听起来洋洋洒洒,使人忘却疲倦。以前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贞观十五年,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 当时唐太宗远征辽东,让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来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让马周担任吏部尚书。 贞观二十一年,

13、又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有消渴病,多年不曾治愈。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情加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扬州禅智寺(唐)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

14、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唐文成开成二年,作者的弟弟杜凯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前往扬州探视。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被迫离职。8. 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禅智寺的“静”,请就前三联作简要分析。9. 尾联别开生面,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答案】8. 首联以“蝉噪”反衬其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风秋雨则烘托出寺的冷寂。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以青苔满阶、白鸟徘徊,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 9. 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与禅智寺的静寂落寞作对比,暗示作者的身世感慨与凄凉情怀。(三

15、)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 ,而不知其所止;_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2)鹏之背,_ ;怒而飞,_ 。庄子逍遥游(3)亲贤臣,远小人,_;亲小人,远贤臣,_ 。诸葛亮 出师表【答案】(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2)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 选考题注意: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风雪夜归何蔚萍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