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893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26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教案语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孟子的语言特点。 2、反复朗读课文,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3、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如使动用法,通假字等。4、学习古人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说理论证方法。5、教育学生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逆境磨炼人才”的道理。重点难点:1、分析文章内容,特别是深入理解第二、三两段。2、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力争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3、讲授法 4、课堂训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为突破口,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纽带,

2、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人生观,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新课程理念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努力确立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当中矢志不渝,立志报仇,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的雄风。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却沉溺于安乐享受之中,以至于最后重蹈覆辙。那么,越王勾践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课题。出示

3、学习目标。二、作者简介: 孟子与孟子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他主张施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他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一书, 现存七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三、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和停顿,感受文章的气势和美感。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4、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和气势。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指正朗读中的不当之处,教师点拨。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四、再读课文,疏通词句。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课文。2、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翻译中出现的疑难问题。3、教师设置翻译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检查掌握效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起 田间 被举用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狱

5、官 市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担子, 这样的 使受苦 使劳累 使挨饿 穷困缺乏责任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违反,阻挠 用这些来 增加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常常 过失,犯错误 阻塞,不通畅 奋起 证验,表现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明白 在国内 辅弼,辅佐 相匹敌 灭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存发展 委靡死亡4、学生讲解课文大意,师生共同补充。五、文段分析,深入探究:1、第一段人物展示: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6、海,百里奚举于市。2、问题讨论: (1)提问:请问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他们出身卑微,但经过一番艰苦磨练,最后都是出人头地。共同证明了人才的造就要经历磨难的观点。(2)提问:这六个人的写作顺序能不能调换? 不能。他们是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3)提问: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出后文的论题;举例论证作者的观点。3、继续分析课文第2-4段内容: (4)提问:第二段论述的问题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讲述人才造就的客观条件(道理论证)。(5)提问:第三段论述的问题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讲述人才造就的主观条件和国家兴亡的原因(道理论证)。(6)提问:第四段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什么?点明文章的中心:生

7、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六、总结课文,出示板书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分别从人才造就和国家兴亡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证。文章首先谈的人才造就的问题。作者先以六个出身卑微,但经过一番艰苦磨练,最后都是出人头地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造就要经历磨难这一观点;同时作者又十分重视人才造就的客观条件和人才造就的主观条件。从这两个方面说明人要想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作者又由人才造就说到国家兴亡的问题,指出决定国家兴亡的外部原因和国家兴亡的内部原因两个因素其实和个人最终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才造就要经历磨

8、难人才造就的客观条件人才造就国家兴亡人才造就的主观条件国家兴亡的外部原因国家兴亡的内部原因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七、自由朗读,力争背诵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全文背诵。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适当进行鼓励。八、反馈作业,检查课堂: 1、请依次说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词语的意思。苦其心志 使痛苦 劳其筋骨 使劳累 饿其体肤 使饥饿 空乏其身 使贫困 行拂乱其所为 使颠倒错乱动心忍性 使惊动; 使坚忍2、请依次说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意思。衡于虑 衡同“横 法家拂士 拂同“弼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 九、拓展延伸,应用生活。1、学习了本篇文章以后,请你结合日常积累,说一说能够体现“生于

9、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的 精彩故事、诗文名句、 名人名言等。2、并谈一谈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篇文章后,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故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弧愤。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诗词名句如:忧劳可以兴国,逸欲可以亡身。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名人名言如: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奥斯特罗夫斯基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晓得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伏尔泰十、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并且通过学习懂得了许多的人生道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够时刻谨记这些道理。同时在生活当中,在学习方面,我们一定不要害怕困难,我们要敢于在逆境当中锻炼自己,塑造自己,去创造人生的辉煌。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