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语文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874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语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导学案【题目解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述文的范畴。【走进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永州八记。【背景链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字词全解】虚词的用法而: 谭西

2、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乃记之而去(表承接,连词)乃:乃记之而去(“于是,就”的意思,副词)卷石底以出(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以以其境过清(因为)全石以为底(把、用)为: 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一词多义可: 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从: 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清: 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差: 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见:出现。下见小潭;看见,动词。明灭可见。乐: 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游: 游动。

3、皆若空游无所依;游览。同游者。环: 玉环。如鸣佩环;环绕。竹树环合。古今异义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闻:古义:听到。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布:古义:映。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今义:允许。佁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词类活用斗折蛇行。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爬行)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

4、,像狗的牙齿一样。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句段解读】倒装句: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省略句: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

5、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重点探究】探究作者由乐转忧的原因【剖析】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所以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然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可是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会流露出来【主旨归纳】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写作借鉴】1、移步换景。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2、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发现小潭(闻

6、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气氛感受)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结构图解】(板书设计)小石潭记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隔、闻、伐、取、见水(清)石(奇)比喻凄神寒骨树(美)鱼(乐)(静动)悄怆幽邃(移步换景)(侧面描写)(幽深冷寂)(乐)寓情于景(忧)【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19分)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4分)篁竹(hung)清冽(li)坻(ch)屿(y)嵁(kn)蒙络摇缀(lu)参

7、差(cn c)佁然不动(y)往来翕忽(x)俶尔远逝(ch)悄怆(qio chung)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心乐之(以为乐)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样)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水尤清冽(格外,特别)卷石底以出(弯曲)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不可久居(逗留,停留)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2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那,溪岸的)(2)不可知其源(它的,溪水的)(3)以其境过清(这里的,小石潭周围)(4)乃记之而去(小石潭的景物)4.填空。(4分)本文题目小石潭记中的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

8、的范畴。本文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记的第四篇。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的气氛。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六人。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4分)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阅读课文,完成610题.(24分)6.翻译下列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答:青翠的树木和藤蔓,遮掩

9、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答:小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答: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答:鱼儿有时呆呆地一动不动,有时突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7.第一段写景,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引导读者,激发读者兴趣,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8.第二段,写鱼的活动有何作用?“似与游者相乐”表现了什么?(4分)答: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似与游者相乐”表现了作者在美景之前愉悦的心情(物我两忘,乐以忘忧的境界)。9.第三段描写小石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4分)答:运用比喻的手法抓住了溪流的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答: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凄清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