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长征》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871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长征》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长征》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长征》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长征》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长征》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长征》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长征》节选教学设计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征节选【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文章情节的基本结构;明确本文各部分的思想内容;了解电视剧本的一般特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按相关的内容结构组织安排材料的能力;让学生掌握通过各种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3情感目标:让学生进步了解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困苦,深刻领会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让学生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在思想上受到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方法导航】1朗读法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基础上,在互相交流中,把握文意,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2点拨师生

2、合作教学法:本文的内容、思想感情容易把握,但深层的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更深的思想感情,就不容易把握了,想要探究文章感人的艺术效果,就需教师适当的点拨,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3联想和拓展法:文章有些语句含义深刻,这就需要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联想和想像,推想人物的内心活动,理解人物思想感情。【聚集重点难点】1电视文学剧本和其他文学作品写作特点的区别;理解文章,时空画面的转换是由人物对话推进作品情节的发展的。2通过典型事例,理解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具学具准备】1投影仪、录音磁带、录音机。2录放机、长征电视片的VCD。【教与学师生互动】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

3、入新课1组织学生观看长征电视片段。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长征电视片段,大家都为影片当中的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动。这部电视剧,是红军长征的真实写照。它展现了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为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与自然环境斗,与敌人斗,与种种困难斗;歌颂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精神。今天,我们就带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来学习这篇课文。课文是从长征中截取的四个场景。3电视剧本的特点: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

4、,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接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圆满地满足人们视觉感知的需要。(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1听录音磁带,理解课文节选的内容,找学生叙述课文。2学生在听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观看长征电视剧片段。请同学们谈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此时的感受是什么?3师生共同解题,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查找有关资料。4题解:长征这部电视剧,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王朝柱的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屏幕。这部电视剧本就像仲呈祥称为长征是:“英雄丰碑 ,史诗绝唱”。这部长达24集电视连续剧,从井冈山的第五次反围剿说起,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

5、开始战略转移,经过遵义会议解决了领导权和斗争指导方针问题,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该剧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我党我军伟大领袖,力挽狂澜的雄才大略,歌颂了无数革命先烈在传奇般的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壮举。展示了我党我军转危为安,走向胜利的过程及其原因,尤其张扬了对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的长征的精神。在当今的改革的浪潮中,更加鼓舞全国人民,发扬长征精神,加快我国建设步伐。(三)交流合作, 解读探究: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探究以下问题:(投影出示)文章选取了四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场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个场景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选取了这四个场景,精彩在哪里?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读

6、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哪个场景最壮烈?文章又是怎样渲染这些场面的?讨论学生可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课文认真思考,分组讨论。提示四个场景都写过草地,要抓住每一个场景的亮点之处思考。分析时要抓住红军长征过草地遇到的困难,考虑人物形象的刻画。抓住文章的重点段和句子含义,来理解文章的内容。2交流讨论结果:学生把各组讨论情况,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和点评,最后作出结论。小结本题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泥泞的草地(场景一),由于断粮,很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的途中,但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渝;彭德怀欲杀自己的战马来营救。草地水塘旁边(场景二),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

7、长,把生让给战士们,自己爬向水塘赴死。泥泞的草地(场景三),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和关怀战士,并以极大的悲痛向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战马挽救战士们的生命。草地之夜(场景四),在一曲马赛曲的歌声中,由悲壮到喜庆的过程中,用革命乐观精神战胜困难。四个场景之间前面有伏笔铺垫,后面有照应;内容上有密切的联系,场景的切换上也有相应的空间舞台,适合剧情的推进发展和表现。四个场景都写长征红军过草地的事情,而且都是由于饥饿而导致的结果。文章围绕饥饿这一困难,突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充分表现领袖、战士的伟大壮举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文章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惨重和悲壮。作者是怎样渲染这场面的呢?文

8、章一开头就渲染过草地的艰难,用了特写镜头,突出了过草地的艰难和场景的惨烈。由于饥饿眼前的一切惨烈而悲壮:倒在草地上的遗体,坐死倒地的小同志,拿炒面撒手入世的战士,水塘中一顶即将下沉的红军帽还有饿死在刘少奇怀中的悲壮画面,这一幅幅气贯长虹的,又令人撕心裂肺的殉难图,将永远铭刻在观众的心灵深处,充分的渲染场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出精彩片段,深刻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四)形成运用, 巩固提高讨论1、 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却要爬进水塘赴死?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观看长征录象片谈谈你的理解。注意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当

9、时的特定环境和语言环境,老师也作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大形象,从中受到教育。讨论2、文中写到“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看法。注意此题思考的时候,应抓住我们的战士在困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讨论3、文章中写到活着的“艰难地向北走着”,牺牲了的仍然“头向着北”这是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看法,同桌讨论交流看法。提示本题目考虑到“向北”的方向是指什么方向。(五)课后小结, 拓展延伸课后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观看了长征的录象片,理清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电视剧本的场景转换的一些特点。通过各个

10、场景的分析和场面的描写,我们看到了红军指战员坚强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领会了红军领袖特有的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内心世界。拓展延伸1、应用根据电视剧本的一般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平时看电视剧的体会,举一反三,拓展视野。说说你对这方面的认识,最好举例说明。提示回答此题的时候要结合作品,根据电视剧本的一般特点,抓住特征,回答问题。2、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回味课文内容,欣赏人物角色的刻画,充分领悟长征的精神,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 3、展示活动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 。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绘画的,形式不限,老师安排时间,组织一次作品交流和展示。第二课时

11、(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红军过草地的四个场景的片段内容,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探究课文更深的内涵。感悟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我们塑造的红军领袖的高大形象。(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之间通过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投影出示)课文中通过哪些事例、塑造哪几个人物形象,表现伟人的高大形象 ?红军战胜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内容去回答。哪些地方表现领袖和战士在一起,体现“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 ?讨论要求学生在认真思考后精读课文,细品老师提出的问题。提示课文描写的人物很多,要

12、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例来思考。从马赛曲中悟出的道理来引发思考。从课文中举例说明。3交流讨论情况。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得出答案。小结课文中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物:一是刘少奇,二是彭德怀,三是周团长。刘少奇关心战士,彭德怀杀死自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周团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等,表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高贵品质。毛泽东从马赛曲中悟出了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这番话道出了革命理想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财富,红军指战员“不仅感到了力量,忘记了饥饿,而且还看到了中国革命最美好的期望”。红军战士就是高唱法

13、国歌曲马赛曲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使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战胜了长征中的困难。例如:刘少奇面对彭军团长饿极而栽倒在草地上的情景,先是命令警卫员弄炒面,继而生气地批评警卫员,当得知是自己冤枉了警卫员后,又抚摩着警卫员的身体并向他赔礼道歉,这些富有个性的言行,充分展现了刘少奇急人之难、官兵一致、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领袖风范等。(四)形成运用, 巩固提高应用1、彭德怀一副铮铮硬骨,既然下决心枪杀了自己的战马,又为何要“溢出串串泪水”?你能谈谈自己的认识吗?注意此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想像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理解在特定的情形下,他看到更多的同志倒在千里的草地上,促使他作出杀掉心爱的战马以挽救同志们生命的

14、决定。而警卫员又以身护马,哭天抢地哭战马,使彭德怀串串眼泪悼战马的镜头,让学生体会彭德怀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应用2、文中写到:“彭德怀惨然一笑”根据课文的内容“惨然”在这里应该怎样理解?注意此题锻炼学生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从一般词典上查,“惨然”解释为“形容悲惨的样子”这样就不切合语境了,应该从“形容心理悲伤来思考”。(五)课后小结, 拓展延伸课后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以及特写镜头的恰当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伟大领袖令人荡气回肠的睿智妙语和风神挥洒的伟大风采,给读者以强大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阅读魏国禄同志写的一篇回忆录周恩来同志在长征

15、中过草地(节选),阅读下列短文,思考并回答问题。有一次,大家都从干粮袋里拿出一点青稞麦来熬野菜汤喝,只有吴开生同志躲在远处,一股劲往外吐青草水。我走过去一看,才知道小吴是吃了有毒的青草,又怕周副主席知道了要担心,便偷偷躲了起来吐。而就在这个时候,周副主席知道了,很快就走过来,关切地问小吴:“你病了吧?”“没,没有。”“没有病怎么吐呢?”“就是”“就是什么?”“就是,就是野菜太苦了,吃下去头昏脑胀,全身无力,”周副主席深有体会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这就是革命。我们暂时吃点苦,将来,人民就可以不吃苦。因此,我们还要准备吃大苦。现在嘛,可以多掺些青稞麦吃。”当他知道小吴没有青稞麦时,便叫我把他节省下来的青稞麦分两碗给小吴;鼓励小吴要坚持走 出草地,把革命进行到底,眼下走不动,就骑他的马。小吴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坚决地表示:“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跟着党和毛主席,跟着首长走,走出草地,革命到底!”周副主席就是这样,不仅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而且对同志非常关心,有一种公而忘私的高尚共产主义风格。近午夜的时候,天空狂风呼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