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871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2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本文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优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主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悦。另一方面,本文结构缜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

2、作品的能力。三、整体感知1、读题目,明确断句答/谢中书/书 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2、关于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

3、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3、配乐欣赏名家范读并划分停顿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学生齐读、点读、模仿试读5、重要词句解释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实是欲界之仙都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

4、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四、研读赏析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之美,你看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1)山水相映之美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2)色彩配合之美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3)晨昏变化之美这里有晨昏

5、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4)动静相衬之美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意境美 (如图似画)美: 结构美 (总-分-总)语言美 (骈散结合)五、体会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炙

6、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六、串写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简洁地串讲、介绍、评说、欣赏课文的写法,叫做“串写课文”:1用“串写”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概说:文章起笔点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话题,接着对“山川之美”进行刻画,对山峰、河流、石壁、树木,以及清晨的山林、傍晚的河流进行描绘。最后以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的感叹结束。全文68个字,高山、清流、朝林、夕水,无不行于笔底!2用

7、“串写”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描述: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3用“串写”的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欣赏:作者开篇抒发感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接着描绘山川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仰一俯之间,写出了山河的壮丽与秀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不仅写出了两岸山岩的陡峭,还描绘出了它斑斓的色彩,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让我们感受到“翠竹”的亭亭玉立和摇曳多姿。而“山川之美”的最佳时刻,自是一朝一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山川之美,哪里去寻找。于是作者面对着这人间的天堂,发出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八、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3、模仿本文语言特色描写你身边的一处景致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意境美 (如图似画)美: 结构美 (总-分-总) 愉悦自得 热爱大自然 归隐之乐语言美 (骈散结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