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753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别了,“不列颠尼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生字词。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学习重难点】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现在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他们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今年8月22号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零九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9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历史。二、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凝重(nng

2、)瞩目(zh)易帜(zh)港督(d) 陈迹(j) 赠言(zng)2理解词义。凝重:庄重。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衬托。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子夜:半夜。易帜:变换旗帜,这里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陈迹:过去的事情。交接:移交和接替。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新闻特写吗?新闻特写有什么特点?明确: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或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侧重“再现”。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后,复述课文。

3、2概括四个场景:(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2)6月30日晚6:15添马舰军营东西广场,降英国国旗。(3)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4)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3由此可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写了这些重大场面,结构清晰而严谨,主题集中而鲜明,让人不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从现场的气氛中能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二)研读12自然段。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

4、者,阅读文章,探究下面问题。1你能把文章第一段缩写成一句话吗?明确: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2“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旗”有什么作用?明确:英国米字旗在属于中国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3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修饰“不列颠尼亚”号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英国对香港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从此回归祖国。4“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

5、这一历史事实。5为何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明确:体现出英国末任港督离任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犹如雨过天晴,前途无限光明。四、板书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 末任港督告别,降下港督旗帜殖民统治结束,降下英国国旗五、课外拓展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假如你现在就在现场,此刻你最想说什么?示例: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终于回归祖国了!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史册的一个瞬间!现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习表

6、达技巧。2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3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学习重难点】1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重点)2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习表达技巧。(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后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对香港回归这件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关注这一盛事。二、自主预习1阅读课文第三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场景?明确: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2这次降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明确:以往港督离任时才降旗,这次降下之后“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

7、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三、合作探究(一)品析311自然段。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这则新闻特写按时间顺序还写了哪几个场景?明确:还写了以下几个场景:6月30日晚6点1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降英国国旗。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2第4自然段中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明确: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天结束。3细读第6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有什么含义?明确:(1)照应前文的“蒙蒙细雨”;(2)殖民统治倒行逆施,现在天将行大道;(3

8、)衬托殖民者心情;(4)雨过必将天晴,暗示香港灿烂的明天。4第7自然段中“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对比。平实语言强烈对比,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5第11自然段中的“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个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明确:这是特写的结束语。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二)语言探究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

9、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对此,作者用庄重含蓄的语言作了恰当的处理,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明确: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主旨。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三)写法探究善于运用象征意义的场景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你知道这些场景有什么象征意义吗?明确:末任港督离府: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英国管治结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英香港政权正式交接;“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四、板书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主体:末任港督离府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象征意义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离去(欣喜之情)五、课外拓展你能运用特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吗?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