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检测试卷(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729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检测试卷(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检测试卷(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检测试卷(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检测试卷(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检测试卷(新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检测试卷(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检测试卷(新版)语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挂罥()塘坳()突兀() 鸡黍() 羌管() 人不寐() 场圃() 唇焦()2下面对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B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C还来就菊花(靠近,还有不邀自来的意思)D休将白发唱黄鸡(农民散养的土鸡)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4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2、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饱含哲理的一句诗是:_。(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现将士壮志未酬、思念故乡的心情的句子是:_。(4)苏轼在浣溪沙中发表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但仍力求振作的句子是:_。5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称作田园诗。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

3、鸟鸣山更幽”,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C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壮阔美。D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热情好客与淳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7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辑古诗】(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品诗句】(2)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B白头搔更短

4、,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写寄语】(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有的灿烂盛开。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8作者首先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然后写_的场景,而令诗人

5、最痛苦的是“自经丧乱少睡眠,_”,其中“丧乱”是指_。但诗人在自己经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却能够推己及人,“_,_,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出他的理想与情怀。9品读下面加点的词语。(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10(广州中考)“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11(广州中考)“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二)阅读过故人庄,回答问题。12作者在描写田家的景色时,描写近景的诗句是“_”;描写远景的诗句是“_”。13请赏析句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4根据全诗具体内容,简述这首诗表达的中心观点

6、。(三)品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问题。1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1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17颔联所描述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四)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18(黔南州中考)首句中的“_”字统领了上阕景物。19(黔南州中考)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

7、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20(铜仁中考)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进行赏析。(五)阅读浣溪沙,回答问题。21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表明了什么?2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所描绘的景象。23下阕反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三、拓展阅读 (一)(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山行,完成练习。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注释】蘼芜(m w):香草名。24请说说“窈窕”

8、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5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桂林中考)阅读归园田居,完成练习。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6请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赏析本诗的语言特点。2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诗中哪句与此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三)(菏泽中考)阅读寿阳曲远浦归帆,完成练习。(三)寿阳曲远浦归帆(元)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注释】酒斾(pi):酒旗,挂在酒店门前

9、招徕顾客的幌子。28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是近景,_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29该曲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 junowshqingmipchn2. D(解析:D项中的“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3. D4.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5. C6.C7(1)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2)C (3)示例:有的澎湃激昂示例:有的含苞待放8. 群童抱茅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史之乱安得广厦千

10、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9.(1)“号”表现风吼的声音之大,“卷”表示风的力度之大,“飞”表现风卷起茅草的速度之快。(2)“如麻”是一个比喻,表现雨之大,屋漏之严重,让人无法容身。10. 与“老无力”照应。“我”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11. 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3. 这里表现了宾主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窗前是空旷的打谷场和碧绿的菜畦,在这样宽敞清新的环境中饮酒,谈论着农家话题,有着浓烈的田园情怀。14. 这首诗叙述了作

11、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15. 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16.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17.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此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18.异19C20.示例一:采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用将军与战士的白发和泪,来表达在漫长的戍边生活中的思乡之情。示例二: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的动与遍地浓霜的静,来描绘边关的冷寂,抒发将士们浓浓的思乡情。示例三:从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的角度入手,通过悠悠不绝的羌管声与遍地白霜,表

12、现将士们彻夜难眠,思念家乡的情怀。示例四:采用相互映衬的写法,用霜满地映衬将军白发,用羌管悠悠映衬征夫泪,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1.表明写作背景,这是一篇游记诗。22.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清澈的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没有泥的小路。23.表现词人热爱生活、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24.“窈窕”一般是形容人形体美好,在这里形容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25.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家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26.本诗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富于情趣。这两句诗写耕作生活,“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叙家常,语言平实不见丝毫修饰。同时,“带月荷锄归”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逸兴,于平淡中又富有情趣。27.本诗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人生志趣。28.酒旆夕阳两三航29.描绘了一幅渔人晚归图;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