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727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曹刿论战》教案(新版)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曹刿论战1教学目标 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2、理清本文叙事的线索3、激发学生对以弱胜强的战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2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从而理解全文。2、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3、能结合实际谈谈从文章受到的启示。3教学方法 1、这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启发式、讲解法。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通过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

2、大教学容量。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回顾史事,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的军事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们取胜的原因虽然各异,但是又有其相似点:注重人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走进曹刿论战,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吧。设计导语时我是这样考虑的: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阶段的中国历史课,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也略有所闻,也知道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而这些内容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有兴趣的。因此,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学生过的一些著名的战役,这既能够巩固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好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3、。活动2【活动】多样诵读,感知课文 、听读课文(事先准备好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任务:异读、生僻字注好字音;较长句子划好朗读节奏;体会朗读语气情感。、试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互读互评。教师提出评读标准,同桌或前后学生配合,或读或评。、译读课文。提示学生独立思考,边读边译。教师提示学习方法:查阅法、圈点法(为下环节做准备)。这个环节我的设计依据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有大量的诵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订正字音要靠朗读,划分节奏要靠朗读,熟悉课文要靠朗读,初解含义要靠朗读,巩固所学要靠朗读,背诵默写也离不开朗读。所以,古文教学中以朗读为线索,让学生都读起来,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活动

4、3【导入】质疑探究,理解课文 解题。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鲁庄公、曹刿、乡人)从题目看,主要人物是谁?(曹刿)文章主要内容是在记叙一次战争的经过吗?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论”)文章记叙的是哪一次战争?(长勺之战)理清线索读了课文后,你们怎么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学生讨论后,先几个学生发言,然后归纳: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肉食者鄙

5、,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学习课文第一段,依次思考如下: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确:指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2)“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3)曹刿的身分怎样?讨论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国忧”。(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

6、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5)“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讨论后明确: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请同学注意:“福”是

7、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保佑”的意思;“可以”应译为“可以凭借”,和今义“可以”用法不同。(7)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8)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活动4【活动】小结 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第二学时 活动1【导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曹刿,分析一下克敌制胜的关键是什么?活动2【导

8、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学生思考讨论: 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3、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二、研读第三部分(第3段)思考: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活动3【活动】拓展探究 、你认为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个人物的?、除了曹

9、刿之外,文章还写了一个鲁庄公,写他有什么作用?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急躁冒进、愚昧无知的昏君,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问题解决途径:问题一采取教师启发式;问题二采取学生辩论式。教师及时作出总结归纳:文章表现人物语言描写、对比;评价人(事、物)要全面,一分为二。活动4【活动】分析结构,讨论用意 学生讨论:课文对战前和战后作了详细的描写,而对战争的过程则一笔带过,这与他们平常观看的战争类影视作品大不相同。在这里就要引导学生去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教师可以设置坡度题进行引导,如:战前和战后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体现了标题的哪个字?如果对作战过程交代仔细,对表现人物的战争思想有无很大作用?教师最后联系学生写作实际总结:材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则惜墨如金,有时则泼墨如水。活动5【作业】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作业一:课外收集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军事家、有关战争的名言各个。作业二: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结合生活实际,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小练笔。选题、我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选题、以“机会”为话题作文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乡人 曹刿 鲁庄公战略:取信于民战术:抓住时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