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精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706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精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精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精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精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精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精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爱莲说》精品同步测试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 一、在以下原文上注释加点或划线的重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名句默写填空:1、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是: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5、比喻莲

2、花庄重高雅、威严不可亵渎的语句是: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8、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三、文章内容整体把握:1、中心思想: 2、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1) 牡丹:比拟 (2) 菊:比拟 (3) 莲:比拟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1)牡丹:象征 (2)菊:象征 (3)莲:象征 四、文段内容理解:(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3、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从本段的划线句来看,分别概括以下句子比喻君子什么品质?(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 (3)“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 3、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4、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 5、 “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表现了陶渊明、周敦颐怎样的生活态度?答: 6、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

4、: (二)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4、 文章结尾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5、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6、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

5、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7、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五、参考译文:(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6、。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四、爱莲说 一、在以下原文上注释加点或划线的重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名句默写填空:2、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

7、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7、比喻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9、比喻莲花庄重高雅、威严不可亵渎的语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5、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0、最能概括

8、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三、文章内容整体把握:1、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莲花美好形象的具体描绘,表现了作者象莲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2、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莲比拟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四、文段内容理解:(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从本段的划线句来看,分别概括以下句子比喻君子什么品质?(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