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28626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现代物流打造订单农业浅议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建设深圳奥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跃军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我十分荣幸地能以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身份来参加“2002年全国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评选”的颁奖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谨代表深圳奥驰科技公司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和各位评审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演讲的题目是“以现代物流打造订单农业”,我想不光讲物流实施,还讲讲物流系统对生产系统的影响。下面从务实的角度分三点来阐述我的观点:一、 建设粮食物流产业的背景 (探讨中国第一产业能不能搞粮食物流)1、传统粮食流通企业的现状 国际贸易 粮食加工企业销区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运输企业产区粮食

2、购销企业农户 消费者 粮食收购贷款 粮食调销贷款客观上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其现状的确差强人意、举步维艰。例如:改革前国有粮食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粮食的“存”而不是“流”,粮食物流缓慢,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和可靠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系统、粮情预警和市场监测系统,粮食的动态家底摸不清楚,市场需求信息弄不准,无法实现订单农业和粮食商品的连锁经营。没有有效地实施银企联网,资金缺口大,要么给农民“打白条子”,要么就敞开收购的粮食几乎全部压仓在库,企业亏损挂帐严重。国有粮食系统管理幅度窄、机构臃肿、人员冗多,物流自动化设备手段落后,粮食的调运输送、装卸、仓储保管、流通

3、加工、包装等物流费用大,导致经营成本过高。由于农村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基本生产单位变小,使得粮食物流和农业服务体系在农户和乡粮所之间出现了脱节,粮食产品商品率低,政府农业部门“只管下种植计划、不管粮食销售”,农民“只管种粮、不问市场”,粮食部门“只管收粮、不管挣赔”,粮食的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脱节。2、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粮食市场环境 目前粮食购销企业两头受“挤”:在市场上,受到双重价格压力(目前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价比国内市场低,国内市场又由于“结构性过剩”供大于求也导致粮价不断走低),而在粮食收购时为保证粮农收入不下降,必须要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粮食“顺价销售”,的确是谈

4、何容易。无论是要理顺这个对立统一关系,还是要根治“粮食黑洞”、实现“钱随粮走、库贷挂购、购贷销还、钱货两清”的收购粮食资金封闭运行模式,唯一的出路就是实行农业供应链战略:通过“订单农业”以提升粮价竞争力,而现代粮食物流可能是订单农业的绝妙的出路。3、中国政府的改革目标计划经济条件下,粮食被统购统销,故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方物流。而国有粮食系统仅仅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1998年中央关于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三项政策、一项改革),要求政企分开,实质上是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为第二方物流企业。2002年的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条件下实现粮食市场化,对“第二方物流企业”进行重新“洗牌”,客观上提出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要求。二、 关于现代粮食物流 (探索粮食物流如何服务于订单农业)1、经营理念创新 增设粮农合作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便农服务”。变“储”为“流”,变坐商为行商,变政策收购为定单农业。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优质品种、信息网络、销地联盟、产地联盟等)。2、改革模式设计流程创新和优化运行的原则:不仅着眼于流程的局部环节,主要从全程角度建立以协同业务流程和企业间战略合作伙伴为特点的粮食供应链;不仅着眼于物流本身的发展还要看到粮食物流对农业生产体系的影响,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国际贸易 1PL 2

6、PL 3PL粮食工业配送中心零售企业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产区粮食企业粮食服务社或粮贩农 消 费户 者 粮食收购贷款 原粮物流 成品粮物流 生产订单 信息流 市场需求 资金流在这个粮食物流模型中:我们设想:粮食服务社是农民的销售互助合作组织,是粮食生产基本单位和产区粮食企业(第二方物流)的纽带;出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产区粮食企业无疑是需要继续长期存在的,但其经营机制必须实行根本转变,主要开展组织“订单农业”,并提供科技、种子、生资等社会化服务;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是随着深化改革应运而生的,它以其周边的产区粮食企业为外围,发挥其市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好、机械化程度高、信息网络完善

7、、经济实力强等综合优势,充分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这类企业可能是粮改先进标兵单位或大中型机械化中转粮库。3、实验结果 山东莱州粮食收储中心试验性地实践了现代物流理论,使得农民和粮食物流企业大大增收:实现订单农业后,种植优质小麦使莱州农民每年综合增收5000万元。海运粮食的运输费用比铁路低,每年可为莱州和周边地区降低运费4200万元。为莱州和周边地区粮食系统每年节省了相应粮食库存的保管费用和利息开支(本应由财政从粮食风险基金拨补)1500万元。兼并瑞士面粉生产线1条,并将其改造成零售配送中心,每年可新增盈利2000万元。其他各种增收节支(如市内运杂费、包装费开支、港口货代收入、人工工资、通信费、交

8、通费等)合计615万元。 以上合计,粮食物流可为莱州和周边地区的订单农业系统每年发挥1.33亿元以上的综合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管窥到订单农业的巨大潜力。莱州实验性地开展现代粮食物流改革模式的理论设计和改革实践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对流程创新乃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有助于中国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订单农业,进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三、 关于粮食物流信息化(探讨信息化如何支持流程创新和运作优化) 信息是粮食“实物”、“交易”、“资金”的抽象形式,“信息流”是粮食“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物流为纲,商流和资金流为目)的虚拟运动形式,其内在联系是互动关系。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

9、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是在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个思路。 1、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系统结构粮食物流信息化网络着眼于整个供应链,以企业为单元进行连接,其系统拓扑图参见莱州现代粮食物流信息化案例。信息系统分前台、中台和后台:前台有粮食物流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CIMS)、粮食企业电子商务(EB)子系统、粮食购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银行(EBS)子系统共4个子系统13个功能模块(收购点终端、销售点终端、电子订货系统、粮油仓单、调运集并、粮油加工、零售配送、计划合同/订单农业、财务管理、文档管理、设备设施、统计核算)。中台为基于Web的电子数据交换ED

10、I子系统。后台为粮食第三方物流ERP系统(内含有商品粮油信息管理子系统、国家粮油储备信息管理子系统和地方储备粮油信息管理子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政府粮政粮油信息管理子系统)、资金流管理系统(粮油财政补贴款子系统、农发行信贷管理子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粮食市场交易信息子系统)。 2、信息化系统对现代粮食物流的支撑作用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主要通过信息手段,对供应各个环节中的各种物料、资金、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调度、调配、控制与利用,形成用户、零售商、分销商、采购供应商的全部供应过程的功能整体。莱州粮食物流信息化系统发挥了如下主要作用:实现粮食购、销、调、存、加的全方位信息化,以资金流提速为突

11、破口带动系统物流商流的提速,改变信息流严重滞后于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的被动局面。支持物流全程的“即时制JIT”运作,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有效的粮食物流CRM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农户字典来建立订单农业的物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成品粮的配送中心和零售网络,使农民的自留粮也得以代存、兑换,扩大了粮食产品的商品率。先后发明了中国农村商业特有的“收购点终端(POP)”、“农业政策性银行银企联网系统”、“农业税费电子征稽系统”和“订单农业计划管理系统”,有力地支持农村改革。以上可以看出,信息化网络是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核心环节。我们在粮食物流信息化的过程中,已将科技、种子、化肥、农药、农

12、机、耕地、劳动力等纳入“订单农业”的信息化管理范畴。由此所形成的农户字典、企业字典和粮食物流信息等数据库资源,还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对其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有望形成中国农业的新经济增长点。3、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教训莱州粮食系统在本系统开发单位进场之前,有过两次委托开发信息系统的失败经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告诫我们:管理咨询要先行。从传统计划管理模式到现代粮食物流系统,在管理上是一个跳跃。因此,信息化需要既懂物流管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制定粮食物流规划,不断提供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知识。如果开发和应用出现“两张皮”:信息化工程单位只是一般层次的软件开发商,无系统的管理理念,而应用单位

13、又错误认为信息化只是软件推广,不采取强硬措施推行计算机管理,并将其融入日常的业务活动中,项目实施必然失败。循序渐进,一步到位往往欲速则不达。“一把手”参与,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物流信息化的同时要整合并优化人力资源,势必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下岗或转岗;人的工作习惯也会受到冲击;莱州通过增设粮食服务社,既弥补了物流断层,也为下岗人员找到了就业出路。从根本上排除了抵触改革的隐患。软件是粮食物流信息化的思想灵魂,不能小打小闹,“算盘式”的工具软件无法支持较完善的物流运行体系和物流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求。持续的售前、售中、售后技术服务和用户化的二次开发是项目成功的保证。现代物流对粮食流通环节的巨大影响,不亚于杂交水稻都农业生产环节的革命性作用。我公司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出有关“粮食四流”的业务规程和技术规范(在湖南汉寿、山东莱州和中央储备粮系统得以成功应用,取得商品粮系统、储备粮系统和农发行的非正式认定,目前拟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合作将其上升为行业标准),公司具有门类齐全、阵容整齐的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组成的管理咨询队伍,同时已开发了技术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物流信息化平台,这些均已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我公司正联合国内粮食、IT、物流、农业、科技、生资和消费品产品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