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623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中国石拱桥知识与技能1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2了解中国石拱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过程与方法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重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理解怎样去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说明顺序,探究说明的技巧。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有关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课时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一些桥,它们为我们的出行减少了障碍,使我们能越过水面到达彼岸。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桥。在我国

2、,我们的祖先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距今已一千多年的隋代时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就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你们有谁能告诉我这座名桥属于哪一种桥的类型?对了,石拱桥。(板书: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8961989年),江苏省镇江市人,著名的桥梁专家。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后赴美留学,获土木工程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半个世纪以来,他为我国桥梁设计、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致力于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并撰写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著有中国桥梁史等。1赵州桥简介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60

3、5618年)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两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上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的建成距今已近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只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却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

4、共修缮8次。 2.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因跨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气势雄伟,长266.5米、宽9.3米,有桥洞11孔,桥墩10个。桥墩的设计十分科学,迎水的一面砌成分水尖,尖长4.55.2米,尖端垂直安装三角形铁包柱,以减缓水流冲击力和破碎初春解冻时流过的冰排,俗称“斩龙剑”。卢沟桥装饰华美,桥身的望柱饰有石狮、栏板饰有花纹。石狮子是卢沟桥一绝,俗称“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以形容其多。 卢沟桥建桥至今800年,声名远扬。“卢沟晓月”是金章宗钦定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时,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来这里看到卢沟桥后,称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5、桥”。近代,因“七七事变”爆发于此,卢沟桥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纪念地。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清段号并概括出每个文段的大意。学生读后概括,然后交流、明确:第一部分: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第12自然段)第二部分:说明中国石拱桥状况。(第39自然段)第一层:简述中国石拱桥有悠久历史。(第3自然段)第二层:惊人的杰作第三层: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第9自然段)第三部分: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第10自然段)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3.从这我们还可理清说明的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这是由一般到个别,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在体会文章有条

6、理的说明顺序的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题目是中国石拱桥,文章是否开篇就点题了呢?从第几段写中国石拱桥的?它和前边的段落之间有什么关系?文章从第3自然段开始写中国石拱桥。前两个自然段写的是石拱桥,它们之间的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2第1、2自然段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第1自然段侧重写外形美观,第2自然段侧重写结构坚固。3第3自然段点出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本段与后文是什么关系?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关系:概括具体。4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5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哪几个例子?作者为什么要选两个而不是一个例子?例子有赵州桥

7、和卢沟桥。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这样写能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姿多彩。中国的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造型优美,结构牢固,这是中国石拱桥共有的特征。1读第4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投放思考题以及有关图片)(1)作者为什么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这两座桥有哪些异同?大致顺序一样。介绍两桥时都交代了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的长、宽、结构、艺术价值及对桥的评价。从外观看,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只写一座不能反映出中国石拱桥的全部,选两桥,说明选材具有代表性。(2)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赵州桥详写结构,卢沟桥详写价值,包括艺

8、术价值和历史价值。(3)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具体说说看。“总一分”写法,作者先总写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分四个方面做具体介绍。(4)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不能互换?第一个特点说明大拱的长度、形状。第二个特点说明拱上加拱的创造性的设计。第三个特点说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个特点说明全桥的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的配合,十分和谐。介绍赵州桥的四个特点按从主到次的顺序,不能互换。(5)卢沟桥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艺术价值:石刻狮子。历史价值:抗日战争在这里爆发。(6)教师总结:通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能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始终是围绕说明对象的特点来说

9、明的。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1)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2)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3)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思考、研讨下列问题:(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中的“比较”一词去掉行吗?不行,“比较早”是因为与其他桥梁比较而言,这样表达比较准确。(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结构,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

10、二者不能调整顺序。(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当时可算”能否删去?“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6)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得到体现。说明文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

11、行说明,在进行说明时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让读者对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茅以升所写的中国石拱桥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和借鉴说明文的规范写法。1合理有序。文章按“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同石拱桥的新发展”这一说明顺序来组织全文,即全文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2语言准确严密。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和严密,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如中国石拱桥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句子中的形式与结构是递进关系,词、句的次序,严格遵循了语言的准确和严密的要求。3以点带面的说明方法。我国的石拱桥,正如文中所说“几

12、乎到处都有”,“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而作者却从浩如繁星的桥中选出极具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了石拱桥的特征,让读者能够通过几座桥大致了解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本课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的说明文,所以我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并从中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明确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把这一课安排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了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不足之处是: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回答造成了小小的束缚,因为我的预设答案,使得课堂师生衔接不够十分自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