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8244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概括总结的能力。2分析比较不同昆虫发育过程,形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中的作用。2辩证地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二、教学重点1描述家蚕、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三、教学难点说出昆虫变态发育的特点。四、教学准备有关家蚕、蝗虫生殖发育的视频、PPT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PPT展示:脑

2、筋急转弯毛毛虫过河。展示答案变成蝴蝶后飞过去!【提问】这个表述可能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却揭示了蝴蝶的一个生命现象。毛毛虫是直接变成了蝴蝶吗?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具有这种现象?是所有的昆虫发育都经过这些阶段吗?这就是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学生思考问题,利用生活经验只要能答出从毛毛虫到蝴蝶还有一个茧的过程就可以,以此进入新课的学习。设置情景,旨在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命现象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请饲养过家蚕的同学简单介绍饲养过程。组织学生完成教材观察与思考1中的排序。依次出示PPT,根据图片提出相应问题,例如:1幼虫的身体颜色为什么会变化?幼虫期出现的一些淡黄色片状

3、物是什么?2什么时候开始吐丝?等等,根据学生回答讲述有关蜕皮、各时期发育时间等一些发育过程中的现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任务:课本观察与思考2及讨论。将讨论题2放在最后讨论回答,同时视频播放花椒凤蝶的发育过程,PPT出示苍蝇和蚊子的发育过程,简单介绍。【提问】为什么低洼多水的环境中蚊子比较多?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家蚕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也不同,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请同学介绍我国的养蚕历史和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仔细倾听同学的介绍,认真完成课本练习。根据PPT展示的图片思考问题,并通过回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了解家蚕在发育时脱去的壳是它的外骨骼,因为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小组自主讨论交流

4、,通过比较家蚕三个时期的特征,领悟变态发育的概念。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使其能适应多种环境,是它们能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希望经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归纳出知识。设置有关蚊子的问题旨在使学生领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并通过介绍我国的养蚕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自然界中有那么多昆虫,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和家蚕的发育过程一样呢?我们来看看蝗虫这种常见昆虫的发育过程。PPT出示蝗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观察。【提问】1为什么图中把蝗虫的幼虫称为若虫?2仔细观察,幼虫和成虫区别在哪里?3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根据学生回答讲授若虫与成虫的区别,为

5、什么还可以叫做跳蝻。【提问】哪些昆虫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相似?视频播放蝉的发育过程。仔细观察图片,思考问题,了解若虫、跳蝻等一些生物学名词,理解蝗虫的发育过程,并能举例说出一些发育过程类似的昆虫。观看视频,再一次熟悉发育过程。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事实中抽提出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小组讨论: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发育的异同点,完成PPT表格。通过比较两种生殖发育的不同点,明确两种变态发育的概念和不同。通过比较不同的发育过程,总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呈现两种发育过程,便于学生比较。技能训练讨论课本的“技能训练”,【提问】问题的具体、明确、可探究性方面考虑。分析讨论,回答交流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写出知识结构。整理知识学会归纳总结。作业搜集昆虫和人类生活关系的资料,制作小报,班级交流。课后实践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六、板书设计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