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之道论文4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13428 上传时间:2016-11-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修身之道论文4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儒家修身之道论文4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修身之道论文4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修身之道论文4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为什么说诚意就是不自欺,是创造力的基础?(自 45 班 01401大学中有这么一句话“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它主要的意思就是,诚意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要忠于真相。从老师讲授的课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诚意是文明建立的基础,还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接下来,我将从我的角度,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解释这句话背后的涵义。首先,想要做到“诚” ,必须要有老实的态度,做到忠于真相而不是歪曲事实。按老师的话说,我们对外界之认识第一步是感觉,第二步是判断。只有感觉真实,与事实相符,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判断。自欺欺人的人就像是掩耳盗铃故事中的主角,结果也只是骗

2、了自己,却骗不了其他人。在后汉书中杨震暮夜却金的片段中,对于意图贿赂的王密所言“暮夜无知者”一语,他回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将王密怒斥而出。在我看来,这句话的含义正是“毋自欺也”的体现。王密企图通过在夜深人静之时进行贿赂行为,企图隐瞒、歪曲自己贿赂的事实,这正是自欺欺人的体现,自然是缺乏诚意了。其次,在课程所述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判断对错的一种内心冲动,具有异于常人的本能感受,从而进行合理分析并得出较为理智的结论,从而帮助我们对未知的事件作出科学有效的预判。这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判断也十分重要。对这个方面,我有以下几点认识。第一点,正如之前所谓的“仁者无忧”

3、。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中的价值之本,做不到“诚”的人根本不能够算作是“仁者” ,因此忧虑是必然的。正如现实生活中的落马贪官,他们都坦承每天因为担心事情败露而经常睡不好觉。而在我们看来,这一系列的后果都是他们的咎由自取。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了“诚意” ,自欺欺人,内心失去了正确的是非观,被恐惧与担忧所笼罩,那就更不必提具有所谓“判断对错的一种内心冲动和异于常人的本能感受”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诚意是具有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之一。第二点,有创造性的人,应该就是那些在舆论的浪潮中站得住脚,具有自己的主见的人。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发现像钱钟书笔下的那些“价值盲” ,他们看不到现实中的事情黑白,只知

4、一味跟风。现在的所谓“网络水军”正是这样一群荒唐的群体。他们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不顾是非,事事采取袒护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油盐不进,甚至发起人身攻击。且不论这种行为的暴力性,单从他们不顾是非的袒护来看,他们已经失去了价值判断的能力。究其原因正是他们内心不“诚” 。他们一味地想要说服心中的事实底线,在重要的是非原则问题上“自欺” ,从而对外“欺人” 。具有这种“价值盲”行为的人最终也会因此失去宝贵的创造能力。最后,为什么在我们的教育中,强调的是“诚”为本,而不是知识或是其它素质呢?因为失去了诚信的人是一个虚伪的人。在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 “虚伪(不诚)和邪恶关系密切”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防这一苗头的产生,把控好内心的底线,努力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别人有诚意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艺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