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训练 拟标题 题目的作用.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27816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训练 拟标题 题目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训练 拟标题 题目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训练 拟标题 题目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训练 拟标题 题目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训练 拟标题 题目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训练 拟标题 题目的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讲 题目含义理解学习目标 掌握看文章取标题的方法,并能理解标题的含义。1: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2:文章题目的作用3:拟标题解题攻略 一、题目含义理解题型: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答题格式:(修辞手法)+表面含义+深层含义(中心思想)解析: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联系文章主旨谈)注意:如果标题含有修辞手法,就要指出来。特别是比喻句,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例1: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答:本义指的是通往广场的路有很多条,深层含义指的是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果用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可以换一种方法试试,

2、这样就能成功。练习:1、 怎么理解冬阳.童年.骆驼队题目的含义?2、 怎样理解金色的鱼钩题目的含义?3、 怎么理解桥题目的含义?4、理解成长的桥的含义。(看下文) 例1: 成长的桥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剂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某某,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贵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

3、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把课本煮了熬汤喝,像皮皮鲁那样,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台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

4、掌又火上加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竞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单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缓而又焦虑、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

5、的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通知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懵懂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问:如何理解题目的含义。_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父母温厚的爱”比喻成“成长的桥”,写出了是父母的

6、爱让作者健康成长,获得进步。表达出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二、题目的作用答题格式:题目的含义+作用题目的作用: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设置悬念( 题目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明中心( 具体中心),深化文章主旨。 交代文章的主要对象或者主要内例1:课内文章山中访友题目有什么作用?答:将山中的事物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练一练:联系课内文章进行练习:1、 窃读记2、 走遍天下书为侣3、 梅花魂4、 我的“长生果”5、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l 拟标题 答题技巧: A. 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词语、短语、句子。 B. 语言要求

7、简练,多为8字之内。 C.以人名、称呼来命题的话,可以在前面加一个修饰语,如“善飞的燕子”。例题精讲: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

8、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2分)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1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缺乏( ) 清晰( )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3分)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3分)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3分)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