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百万师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427693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百万师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百万师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百万师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百万师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百万师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百万师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百万师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五市更换英语教材 百万师生“水土不服”2010年 10月 15日 15:39正义网胡军导读2010 年新学年开学,安徽省五个城市的百万初中生和教师因临时更换了全新的教材而无心上课。被更换的新教材在出版说明中明确表示 “适合于教学条件较好、教师水平较高的学校使用”。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文摄“现在我们当地的英语教学完全陷入混乱,老师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学,知识点根本衔接不上。所谓的教师培训完全是在走过场,上千人乱哄哄地挤在县城一个大礼堂里,有的教师甚至连门都没挤进去,就这样搞一天半的培训。仅靠这样的培训教师无论如何是难以适应新教材教学的。”安徽省界首市某中心学校英语教研组 4位教

2、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内心的困惑。 日前,本报记者就安徽省阜阳、宿州、淮南、滁州、蚌埠 5市 26县(市)开学前突然更换英语教材事件,专程前往安徽省阜阳市的界首市、宿州市灵璧县、滁州市下辖的明光市、凤阳县等地调查发现,包括基层教育局官员、教师、学生及家长在内的所有受访者均反映,根据他们了解到的情况,目前,绝大多数被迫仓促接受新教材的英语教学工作一片混乱,几乎陷于瘫痪状态。更换教材 学生受影响最大 “新教材太难了!我们在小学时基本上没学过英语,绝大多数同学连 26个英文字母都搞不清楚。我的上过大学的亲戚跟我讲,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英语基础的学生直接学这样难度的教材,肯定会吃力。老师说

3、,原来用的 7年级教材比较符合我们的情况,较容易学,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去借。我听说我们这里有些班的老师还是按照原来的教材讲课呢。”灵璧县 7年级学生小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自己面临的英语学习很是担忧,“现在开学都一个多月了,还不知道英语到底该怎么学。” 记者在界首市顾集镇采访时了解到,当地部分 7至 9年级学生确实还在继续使用原来的教材进行教学,但是,因为高一年级的学生自己都想使用原来的英语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所以许多想向高一同学借用原来英语教材的学生都遭遇借书难的困惑。 调查发现,在滁州、明光、凤阳、灵璧等地,学生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根据当地英语教学多年来形成的情况,一般到元旦左右,9 年

4、级基本上就会教完新课,开始全面进入复习阶段,备战中考。但是,今年的 9年级学生感觉全乱了:新发下来的人教版新起点教材和原来使用的仁爱版 8年级教材完全衔接不上,语法、词汇、知识点都乱了,有的内容七八年级的仁爱版教材里就已经学习过了,而有的则是 9年级仁爱版教材上没有的,是学习?还是复习?老师和学生们都很纠结。目前,很多学生都是根据老师的建议,发动亲朋好友,想方设法去借原来的旧教材,老师也基本上都是按照旧教材教课和指导复习。 “新发下来的书都是放在那里应付检查的,有检查的人来了,老师就通知大家把新书都拿出来,实际上课还是按照原来的教材来上。不仅我们 9年级是这样,好多 8年级的教学也是这么做的。

5、”滁州市 9年级学生王辉告诉记者,“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习是第一位的,中途突然换教材,伤害最大的就是我们,但可能做决定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我们所受的影响。” 新版教材农村教师难以适应这位老师告诉记者,突然仓促更换教材让许多英语教师陷入被动,无法适应。据这位教师介绍,此次新更换的教材比原来的教材难度大得多,完全没有考虑到农村地区英语教师的真实水平,也没有考虑到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 在这位教师的提醒下,记者设法取得了滁州市、来安县、界首市等地中学接爱仁爱教材的进校验收单。证据显示,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工作人员确实于 8月 27日将教材直接送到学校,多数学校也确实已经签收。 “许多英语老师并不是英语专科

6、毕业的,都是半路出家的,还有的是原来教其他科目的,因为英语老师不够,只好兼着教英语。说实在的,安徽农村初中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基础都较差,一般的老师熟悉一套新教材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在突然这么一换,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新教材连教师的辅助用书都没有,就是一本孤零零的教材,怎么教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界首市顾集镇中学几位英语教师一提到用新教材教学便一脸愁容。 据记者了解,由于师资力量有限,阜阳、宿州、淮南、滁州、蚌埠等 5市小学阶段均未正规开设英语课程,初中英语教师大多也是非英语专业出身。而当地在仓促更换教材后,大多只进行了一天半左右简单地集体培训。 “中途更换教材的直接结果就是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

7、有效的教学,耽误的可是整整一届学生,这个损失可大了,怎么弥补呢?”凤阳县教育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发行权争夺战背后的暴利黑洞根据安徽省教育厅 9月 2日通报声明,之所以突然在开学前通知阜阳、宿州、淮南、滁州、蚌埠 5市 26县(市)的 1149所学校更换英语教材,因为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 (以下简称仁爱所)未能在其指定的 8月 18日,向 8月 12日刚刚公布的 2010年秋季2012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教科书的总发行权项目中标人皖新传媒公司供应教材。 而仁爱所认为,安徽省教育厅最终于 8月 12日公布的中标人皖新传媒,居然于 8月6日就向各教材供应单位发出提印

8、单,说明招标过程存在严重“串标”嫌疑。而且,皖新传媒自始至终未获得仁爱所教材在安徽省的发行授权,直接绕过仁爱所,将提印单发给仁爱教材的出版单位北京教育出版社。 那么,为什么仁爱所会因教材发行权而不惜“逆鳞”安徽省教育厅呢?所谓的教材发行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蹊跷的招标 安徽省教育厅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该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教科书共选用了 19家出版单位提供的教材,其中包括仁爱所编著、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仁爱版七至九年级英语教材。 根据教材出版行业的相关规定,教材版权单位需要向有出版资质的正规出版社授权出版,出版社再将教材在全国各省的发行权授权给具有教材发行资质的单位,没有教材发行资质的

9、出版社并不直接办理发行。以仁爱教材为例,该教材的编著单位为仁爱所,其拥有相应的著作权。但由于其不具备出版权,因此委托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北京教育出版社再将安徽地区的唯一发行权以书面授权的方式授予仁爱所。据此,仁爱所才是仁爱英语教材在安徽省获得唯一授权的合法供应商。 以此次安徽省 2010年秋季2012 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教科书的总发行权项目招标为例,应标的单位必须首先获得包括仁爱所在内 19家出版单位针对安徽地区教材发行权的授权才有参与投标的资质。 “很明显,19 家出版单位的教材在安徽省的发行权都归属各出版单位,皖新传媒必须获得我们这 19家出版单位的发行授权才有资质参与招投标。20

10、08 年以前,我们的教材发行都是授权给皖新传媒。但是,去年授权合同到期后,双方并没有续签新的发行权授权合同。也就是说,今年皖新传媒参与安徽省招标,并没有获得仁爱所在安徽省的发行授权,也就没有发行我们教材的资格。安徽省教委招标中心不至于连这些基本的资质都不审查,就直接想当然认为皖新传媒具有发行各出版单位教材的资质吧?”对于此次招标,仁爱所所长赵勇先生一直持强烈质疑态度,“现在这样做的结果是,安徽省教育厅与皖新传媒就他人教材的合法发行权益达成交易,无须合法权益人的许可就自行发行。打个通俗的比喻,一方拿着你的权益去投标,另一方居然认可了。” 更令人费解的是,安徽省教育厅声称此次招标的法律依据为教育部

11、等部委 2005年修订的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却将此办法关于投标人资质的规定“投标人须是在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注册”直接改成为皖新传媒量身定做的“招标省注册”,从而名正言顺地沿用自 2005年以来一直采用的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把其他具备全国总发行资质的单位统统拒之门外。在如此严密的操作下,被安徽省选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出版单位,包括仁爱所在内的所有教材发行权所有人,其合法权益都被安徽省教育厅无条件地“招标”给了皖新传媒,后者则理直气壮地轻取码洋(全价教材总价格)28%作为发行费用。 对此,一位消息灵通的县教育局官员告诉记者:“了解到这一层面,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皖新传媒在

12、正式开标前 6天就敢霸气十足地把提印单提前发出去了。虽然说,各出版单位明知在理论上还存在如果皖新传媒未中标,提印单有彻底成为废纸一张的可能,但仍然不敢得罪这位钦差,忍气吞声照单办事,等于拱手把自己完全可以合法取得的 28%发行费塞进皖新传媒的腰包。之所以这次把仁爱给踢出去了,就是因为仁爱不肯轻易就范。用上面领导的话说,仁爱太牛气!” 此发行已非彼发行 对于目前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发行权争夺战,从事图书发行工作 10余年的安徽阜阳市商人伍经理告诉记者:“严格来说,安徽省搞的这个教材总发行权招标就是一个伪命题,准确地说应该叫总配送权招标才对。因为,现在所谓的教材发行与 2008年之前的教材发行的实质内

13、容已经完全不同了。2008 年之前,教材是收费的,需要各出版单位实打实地进行广告、推广、收教材费等等一系列的发行活动,是有一定的发行成本的。而 2008年以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全部由财政承担,教材一旦进入教育部目录,被各省市选定以后,此前的发行成本已经不复存在,所谓的发行就只剩下配送,跟物流的性质完全一样。” 据伍经理介绍,根据目前实际的市场行情,图书配送成本并不高,在确保配送企业有一定合理利润的情况下,配送成本一般不会超过码洋的 1.5%3%,有的图书配送企业甚至1%就能做下来。尤其像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材的配送成本应该更低,因为从省会城市到各省中小学校的配送距离,一般都在 500公里以内,

14、而且教材品种简单,单品种数量大,送货地点都是学校这些固定和集中的场所,配送企业产生的成本费用较少。 据了解,目前中小学教材的发行折扣仍然在沿用 1999年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前的折扣发行码洋的 28%。“这么高的利润,让业内人看了眼睛都能冒出火来。可以说垄断全省的教材发行,其实就是配送,成本仅为 1%左右,却可以拿到高达 28%的发行费,所获取的纯利率超过 2700%。”一位图书发行资深人士跟记者谈起此事情绪非常激动。 了解到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材的发行竟然有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的利润率,就不难理解为何业内人士对于教材发行权如此艳羡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操作模式,造成的结果是让国家财政补贴花得很冤,等

15、于 28%的发行费被发行企业以极低的成本从国家财政里面直接拿走了。以安徽为例,根据皖新传媒对外公布的年报,2009 年安徽省教材发行总额为12.6亿元。如果实行公开招标确定发行商,在竞争充分的情况下,教材供货价格完全有可能最高降下去 25%。按此推算,仅安徽省每年就可为国家教育投入节省 3.15亿的教材采购资金。 揭开寄生教材的发行垄断黑幕据透露,安徽省教辅发行利益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具体利益分成大致如下: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5%;教材供应商和安徽 4家出版社共同获得 25%左右;各级新华书店共同获得 25%左右;地市教育部门约为 5%;县区教育部门约为 5%;乡镇学校约为 15%,剩下的为其他发行

16、推广费用 本报记者 胡 军 “义务教育教材不是都已经免费了吗?为什么每学期还要交那么多钱呢?”“可不是嘛,一问吧,都说是让买什么作业了,真是搞不懂,怎么费用还越免越多了呢?” 日前,记者在安徽蚌埠采访时,无意中听到两位行色匆匆的学生家长这样的一段对白。带着疑问,记者在界首市顾集镇几位中学老师那里得到确认,当地确实存在教育系统借发行教材之际,无视国家禁令,强行摊派各类教辅材料的情况。记者顺藤摸瓜,多方查证后发现,安徽省目前存在一条寄生于教材垄断发行背后的巨大教辅发行利益链。免收的教材费变身教辅费 “今年初三好像是交 192元,初二是 185元,初一是 170多元,都是买基训(基础训练)之类作业的,具体的数字可能会有些出入,但出入不大,总的来说比去年多了。再加上寒暑假作业每套 20元,每个学生大概每年还得交 400元吧,反正都是给新华书店(隶属皖新传媒)之类买教辅的,”界首市顾集镇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年都这样,有时候教辅直接就跟着教材一起送到学校来了,来了以后就让学生签字表示自愿征订,其实钱早就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