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7356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川四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4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案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

2、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

3、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4、仍然起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畏,就是呼唤理性,呼

5、唤良如,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本文作者为佳桐,文章有删节)1.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像宗教徒对神的崇拜。B.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因为人的理性与能力相比于宇宙和大自然是有限的。C.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D.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言行不属于怀敬畏之心的一项是()A.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对于

6、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B.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C.东汉东莱太守杨震对私下以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的行贿人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D.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这是带有几分敬重和畏惧心理造成的。B.世间需敬畏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自然、生命,对它们心存敬畏,不仅靠外在的约束,更要靠内心的自律。C.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思想

7、的解放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的力量。D.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会导致社会变得肆无忌惮,导致精神世界荒漠化,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建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复命,迁太常博士,改

8、膳部员外郎。丁外艰,起复莅事,入判大理寺。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淳化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丁内艰,起复,加给事中。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勉以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

9、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以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太宗尝谓左右曰:“羽有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羽出入计司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不达大体。(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丁外艰:子遭父丧或重孙遭祖父丧;丁内艰: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起复:官员因父母丧而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等事务官署的统称。烦急:苛细峻急。4.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羽判三司判:掌管B.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究:推究C.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许:允许D.各署判官领之领:兼任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6.下列

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羽少时便能写文章,后来通过上书给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得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又因会写文章做了雄远军的判官。B.魏羽在做官的过程中,曾经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器重他,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犯科的弊病。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容易受到钱财的影响。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可以责成,仍条列利病凡二十事。(5分)(2)羽有

12、心计,亦明吏道,但无执守,与物推移耳。历剧职十年,始逾四十,须鬓尽白,亦可怜也。(5分)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赠程处士唐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注: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8.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9.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1)“,。”李白蜀道难中的这两句话把青泥峰的高峻和崎岖难行形容殆尽。(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以“,”做尾联,表达出不可言

13、传的千年怨恨。(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今天保护森林、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广告语。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相应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蚂蚁与蚱蜢英毛姆我小时候背过一篇蚂蚁与蚱蜢的寓言,说的是蚂蚁在夏季终日繁忙为冬天储备食物,而蚱蜢却坐在草叶上,朝着太阳悠然歌唱。冬天来到了,蚂蚁舒舒服服,囤流仓满,而蚱蜢却没吃没喝,腹内空空。它来到蚂蚁身边,乞讨一点食物

14、。蚂蚁给予的回答就是那句经典性的话:“你夏天干什么去了?”“实在抱歉,我唱歌了。我白天晚上都唱过去了。”“你唱歌啦,好哇,那么你去跳舞吧。”这个故事是想让青年人懂得,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勤勉总是能得到奖赏,而游手好闲才受到惩罚这诚然是个有益的教训。但我从来不大信服。倒不是我性格偏颇,而是童年逻辑推理能力很差,是非观念模糊。我同情蚱蜢,有段时间,只要见到蚂蚁就把它一脚踩死。我这种任性的举动在于表示我对谨小慎微和人情常理的不满。后来我发现这种举动倒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一天,我见到乔治拉姆齐独自在饭馆吃饭。这时我不禁又想起那篇寓言来,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人像乔治这样满面愁容、闷闷不乐呢。他直呆呆地望

15、着远处,仿佛全世界的重担都落在他一人肩上。我真为他难过。我立刻猜到又是他那倒霉的弟弟给他找麻烦了。我走到他面前,问:“又是汤姆闹的?”他叹了口气说:“对,又是他。”“你怎么还不跟他一刀两断?你为他费尽了心机,现在你该知道他已经没救了。”拉姆齐一家名望很高,人们满以为汤姆拉姆齐会做出一番有益而体面的事业。可是,一天汤姆突然宣布他不喜欢工作,也不适于结婚,他愿意独自一人逍遥自在。他不听任何人规劝,离开了妻子,离开了办公室。他有一点钱,就在欧洲各国的首都度过了两年愉快的生活。可大家不禁摇摇头说,看他把钱花光了怎么办。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借债。他从朋友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收入,并且还很容易交到朋友。他常说花钱买柴米油盐没什么意思,要想花钱找痛快那就得购买奢侈品。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又依靠哥哥乔治。乔治是个正人君子,有一两次他轻信了汤姆要改邪归正的诺言,给了他一大笔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