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见面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7349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见面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见面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见面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见面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见面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见面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见面考试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川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见面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先秦时期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中央形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

2、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3、黑格尔指出:“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黑格尔实际上点出了中国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分别是( )A奴隶制、封建制 B分封制、民主法制C君主专制、人民民主专政 D君主专制、公民民主制4、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 ) A雅典民主政治 B罗马法律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5、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

3、,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6、 下列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英国权利法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A B C D7、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A.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产物 B.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C.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 D.都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8、下列文献中,属于中国最早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是( )A海国图志 B

4、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编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10、2003年l2月,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A B C D11、

5、图3 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中学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A B C D12、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巴黎公社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 ) A.议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策左右摇摆 B.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C.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 D.议会是维护王权的工具14、马克思说

6、:“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军事专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1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6、201

7、5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8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17、 右图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

8、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18、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 ) 法国启蒙思想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 B C D19、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力量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20、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第3页 共8页 第4页 共8页共C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

9、底失败21、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德国的分裂22、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下列各项中,与此史实有关的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一体化 D马歇尔计划23、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24、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

10、然经济A B C D 2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热销海外。能够代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手工业技术水平顶峰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26、下列关于唐朝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 突破“坊” “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 C D 2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28、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11、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 C D 29、“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A、轻工业 B、重工业 C、造船业 D、冶铁业30、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一度迅速发展,被称为“短暂的春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C有利的国际环境 D纺织业和面粉业的迅速发展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题共有三小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3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