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7339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南涧县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答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作答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之言,不仅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君子三戒”涉及人性中最常见的方面:人性好色、好斗、贪得。何谓色?含义一,“色”主要指面部表情,怒色、和颜悦色都属

2、此类,也可引申为表面上;含义二,“色”指美色,尤其是女性美色。也可理解为专指夫妇一伦,为夫者能敬妻之贤德而略其色貌。“斗”指争斗,战斗。孔子所说的“斗”,主要是指人在壮年时血气方刚,好胜心正盛,容易好勇斗狠,人们的意气之争也包括其中。“得”指取得,获得,此处意指贪得。“贪”,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都是贪得的对象。表现为对既得的唯恐丧失,也表现为对未得的贪取。 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孔子从血气出发所谈的“君子三戒”,

3、指向了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的提升,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及对礼法、习俗等社会规范的遵守和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因为人性好色、好斗、贪得,所以孔子提醒人们要有所戒惧,为此,人们需要具有拘束性道德,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不能悖理违法,丧失人格,失去道德,失去本心。由此,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进而挺立道德主体、扩充道德生命。 “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当代中国官员如何戒“色”?第一,修身养性,涵养拘束性道德。第二,修身齐家,弘扬夫妻忠贞美德。如何戒“斗”?第一,弘扬“掣矩之道”,处理好上下级、平级行政官员之间的关系。第二,“正名”,官员明

4、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第三,提倡君子之争。在竞岗、竞职时,尊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如何戒“得”?第一,不受不义之货财。第二,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有助于官员拒贪自主性的提高。最低的一重境界是“以利为利”,就是说为官的目的是唯利是图。第二重境界是“以义为利”,就是说为官者确实有为己谋福的目的,但他是通过行善举,为百姓服务来达到自己利益。第三重境界是“以义为义”,即纯粹为行善而行善的境界,纯粹为百姓服务而为官,惟其如此才能心安。 “好色、好斗、贪得”的最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官员唯有涵养自

5、己的拘束性道德,提高面对色、斗、得的道德持守能力,方能获得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的幸福。尤其是在今天,官员内心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应该成为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正因此,“君子三戒”及与此相关的道德修养应该成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三戒”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启示节选,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主张戒色、戒斗、戒得,也从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和从血气的不同特点揭示了三戒思想的依据。B孔子所谈三戒思想既对个人自然生命的健康意义重大,又对个人道德生命的提升以及

6、对当代中国官员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C “君子三戒”针对人性的通常弱点而论,其中人性好色中重要的一层意思是指人们对女性美色的喜好,即人们耽于女性美色。D“得”主要指贪得。泛指无节制的爱好,贪得无厌。表现为对财货、金钱、宝物、田产、房屋、女色等未得对象的贪取。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而是透显出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B人们要超越血气的役使走向道德修养的提升,就要对好色、好斗、贪得有所戒惧,就需要在诱惑面前克制自身。C“君子三戒”为当代中国官员的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如修

7、身齐家、掣矩之道、正名、君子之争、以义为义等。D借鉴君子之争戒官员之斗,是指在职场竞争中,尊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礼来化解恶性竞争或争斗,营造和谐良性的竞争氛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孔子所谈的“君子三戒”,从人的自然生命向道德生命提升,既关注人对色、斗、得的节制,又关注对社会规范的遵守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B“正名”之法有利于戒官员之斗,官员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助于避免争权夺利。C理解义利关系的三重境界来戒“得”,意在否定唯利是图,而培养“以义为利”之风,进而达到“以义为义”的最高境界。D“好色、嗜斗、贪

8、得”的最终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官员对制度的敬畏,对色、斗、得的戒惧,是今天反腐制度建设的内在动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

9、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

10、,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 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B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 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C既到/乃

11、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D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学,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诗书礼易乐 春秋,是公认的儒学经典。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C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 拔方式。至明、清两朝,变为对举人的雅称。D二千石,指称郡守。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

12、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 一级就是两千石,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能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 荐为孝廉,他却不愿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B当时顺帝委任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出言不 逊,皇帝虽知其言语耿直,最终不愿重用他。C广陵寇乱十多年,朝廷派张纲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只身到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D王夫之认为,张纲独自赴贼营,劝张婴归降,可谓大智大勇,但后来张婴再次造反,证明张纲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值得效法。7翻译文中

13、画线的句子。(10分)(1)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5分)(2)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双调】清江引 咏梅贯云石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8请赏析“南枝夜来先破蕊”句中“先”字的妙处。(5分)9该首元曲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的“ , ”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

14、,于是用“_ ,_ ”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 ,_ _”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落 价冰 心我们家的老阿姨回安徽老家去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对我说:“宋老师,我这次回去,可能不来了。我总觉着在您家里干活,挺轻松、挺安逸的。我的侄女昨天从乡下来了。她刚念完初中,她妈妈就死了,她爹又娶了后妻,待她很不好,尽叫她下地干农活。我听说了怪心疼的,就托同乡把她带来了,想让她顶我的缺。她什么都会,又有文化,比我强多了。”说着从身后拉过一个二十岁左右、

15、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姑娘来,说她叫方玉凤,又催她说:“你快见见宋老师,她就是你的东家!”小方腼腆地向我鞠了一个深深的躬。那时我还没有退休,我女儿小真大学刚毕业,也在中学里教书。家中里里外外的事也不少,有小方来帮忙,我很高兴。小方虽然瘦弱,却很利落麻利,来了不到一个月,我们就都十分喜欢她。她也因为久已没有家庭的温暖,在我们这个简单的小家庭里,似乎又得到了和睦融洽的“家”的滋味。小真总把自己穿过的衣服,一年四季给小方换上。她俩就像姐妹一样地亲热。每天晚上小真还教她英语、数学等,鼓励她去考中专。两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小方很难为情地来对我说:有个同乡介绍她到一家面铺当售货员,每月工资有一百九十元,奖金除外。她几乎流着眼泪说:“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你们,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