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4254782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编》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编》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编》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编》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汾酒集团: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成果主创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双威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生产经营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酒为主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和山西省12家直接授权经营企业之一,是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之一。现有员工8000余名,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达22亿元,年产名优酒5万吨,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年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年创利税近4亿元。杏花村汾酒成名史据史载已有1500余年,酿造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 集团公司下属9个子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3个,控股子公司6个,分公司4个,2个生产厂。1993年,改制设立山西杏花村汾酒

2、厂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4年1月在沪上市,成为“山西第一股”、“全国白酒第一股”。集团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杏花村,拥有先进的酿酒工艺、技术装备和科技队伍,现已扩展到葡萄酒、啤酒、饲料、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 一、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提出的背景 汾酒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是全国白酒业的排头兵。两大主导产品中,汾酒早在1915年就以其“色、香、味”三绝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大奖章,解放后连续5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竹叶青酒连续两届荣获“国家名酒”称号。但是,1995年以来,汾酒集团的业绩开始下滑,一度由同行业第一名下滑至第十名左右。 2002年,新的领导班子一上任,借授权

3、经营的大好时机,在全集团开展经营思想大讨论,认为:“杏花村”驰名商标的形成是由于汾酒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汾酒集团的巨大无形资产,是集团最核心、最优质的资源。集团业绩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牌管理不到位,决策缓慢,响应市场需求迟钝,使“杏花村”驰名商标、汾酒品牌、竹叶青品牌没有形成竞争合力。具体表现在: 一是品牌管理不到位,品牌形象保护不力。企业没有强有力的品牌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品牌管理办法和开发品牌标准,使母子公司品牌交叉使用,驰名晶牌、成熟品牌维护不力,而新开发品牌大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规模,致使品牌竞争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是销售机构设置多而乱。企业自己的销售网络没有建立健全起来

4、,难以控制渠道,销售政策政出多门且难以到位,使品牌竞争力难以有效发挥。 三是由于没有研究市场的机构,市场调研不充分,品牌作用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反馈信息不全、不准,造成市场的消费定位不准,某些市场推广受限等等。营销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份额缩小,品牌地位有所降低,品牌竞争力有所下降。 四是企业内部的决策指挥系统相对市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使新品开发、市场决策等市场行为实施受到影响,造成响应市场需求迟钝,使品牌效应难以快速体现。 五是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对维护品牌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全员参与维护品牌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在提供产品和服务中使品牌形象受到影响。 由于众多原因的

5、作用,品牌自我保护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都受到削弱,直接表现是1998年的“毒液案”,与“杏花村”品牌无任何关系的毒液事件无辜株连到品牌和企业,给“杏花村”品牌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打击,致使集团公司当年销售收入降到历史最低点,晶牌形象岌岌可危。 汾酒集团针对品牌管理中的问题,确定“酒业为本,市场导向,品牌经营,内涵发展”的战略方针,通过建立符合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建设名优白酒基地、保健酒基地、酒文化旅游基地,开展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把汾酒事业做优、做强、做大。 二、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做法 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有效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为了提升品牌

6、竞争力,进一步强化质量、营销、科技、采供、品牌、机制方面的管理。生产制造保证品牌质量,营销过程发挥品牌优势,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形象,文化底蕴支撑品牌内涵,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将汾酒集团公司建设成全国酒业的航空母舰。主要做法有: (一)转变观念,提高品牌意识 1树立以品牌为中心的观念 在过去的经营运行中,汾酒集团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品牌保护和维护,这种观念对提升品牌竞争力造成不良影响。为此,集团公司通过各个层次进行宣传,强化全体员工品牌观念,并将品牌建设纳入制度建设的序列,让员工认识到每一件工作、每一种行为、每一个产品都代表品牌形象,每一位员工都有保护、维护品牌的责任。 2品牌是企业生存

7、发展的根本 “杏花村”汾酒、竹叶青等品牌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它们的形成取决于汾酒在历史上的三次成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汾酒受到齐武成帝隆重推崇,被载人廿四史,造就了汾酒史上的首次成名;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更是吟出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汾酒在历史上的第二次成名;1915年汾酒集团的前身义泉泳所产“高粱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把我国这一传统行业带上了世界的顶峰,是汾酒在历史上的第三次成名。同时,“杏花村”商标是全国驰名商标,在全国5届评酒会上,汾酒、竹叶青酒均被评为中国名酒,其中竹叶青酒又是唯一的保健名酒。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酒类市场,在文明饮酒、健

8、康饮酒的趋势下,消费者逐步走向理性消费,对品牌的要求、对品牌所包含的内在价值要求越来越高,而汾酒集团的优势恰恰在于品牌优势。对此,首先是树立“杏花村汾酒、竹叶青等品牌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的观念,建立以品牌为中心,紧紧围绕市场开展工作的大营销理念。以提高品牌竞争力为核心,在采供、生产、营销、质量控制等环节都注意品牌保护,树立“用心酿造,诚信天下”的汾酒文化理念。 (二)优化组织机构,搞好品牌经营 在“酒业为本,市场导向,晶牌经营,内涵发展”的战略方针中,品牌经营是做大、做强的关键。因此,汾酒集团在管理再造中实施名牌战略,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品牌与品质的统一、品牌与品位的统一、品牌与品德的统

9、一。提高品牌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构建有效的决策指挥系统。 1建立专业委员会 集团公司设立专业委员会,即营销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物流管理委员会和技术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营销、财务、物流及科技质量进步等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同时负责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委员会由内部专家、外聘专家参与,公司高管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 2设立管理中心 建立4个管理中心作为指挥平台,即营销、财务、物流、科技质量中心,通过中心的统筹运作,实现了跨部门、单位职能的统一,使集团公司管理趋于集中。 营销中心专门负责营销战略的研究,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品牌开发的统筹规划,无形资产的管理、延伸等工作,既为公司营销委员会

10、提供信息,又为市场销售提供作战指导。其职能通过中心下设的品牌管理部、营销策划部、综合协调部3个部展开。 财务中心负责汾酒集团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资金运作管理,加强以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工作。 物流(采供部分)中心是物流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采购流程的监督、控制和大宗物资采供统一管理。 科技质量中心在技术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集团公司的科研开发、技术创新、质量管理、质量检验。 3建立经营运行会议制 为使管理中心与集团其它生产、经营、职能单位协调运作,经营运行会议制,专门负责解决经营运行中的问题,保证体系统筹运作,协作高效。 (三)强化质量管理,为提升品牌竞争力提供品质保证 针对新产

11、品、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周期过长,质量管理体系不完整,标准管理、计量管理等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汾酒集团强化质量控制,狠抓产品的质量管理。 1建立统一管理的质量体系 为确保体系设计的科学、合理性,由科技质量中心直接负责和推动集团公司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股份公司于2002年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的双认证,2003年集团公司也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通过认证,使公司高层到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质量是品牌的保证,有了质量才有品牌,有了品牌才有市场,有了市场才有工作,每一个岗位都与品牌息息相关。从而使强制性管理变为自觉性执行,使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也得以保证。

12、2统一质量监督 科技质量中心下设质量监督检验处,强化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和监督功能。负责全公司全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化验工作,将化验室、评酒室、包装材料检验室、成品检验室,全部划归质量监督检验处统一管理,重点在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强化质量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环保、健康要求,对原材料的品种、生产环境等因素纳入质量控制的范畴;每月对生产、仓储、加工等材料使用环节进行巡检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在成品酒理化指标质量考核办法中运用极差方法,提高了成品酒的达标率,内控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达标率由过去的969提高到992,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 汾

13、酒集团重质量、抓质量,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共设立了“5道关口、20道防线、108个参数、120道把关”,而且坚持倡导健康饮酒之路,坚持纯粮酿造。“谁砸企业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四)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工艺 1集中科研管理 科技质量中心下设技术中心,负责公司核心技术的研究、创新,并从机制上强化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由集团统一投资装备,统一资金投入,统一组织技术力量,在注重新品开发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研究。技术中心设置了车间,专门负责研究成果实验室小试之后、实际生产之前的中试,中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成果能否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根据中试的结果进行调整后投入生产,从机制上保证了新品

14、开发的速度。 2加大基础研究力度 在科研工作中,技术中心总结了近年来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把研究重点放在以优化传统工艺、提高原酒质量上。开展了高温曲凋整原料配比试验,提高了制曲品温,成曲特优率提高;研制生产清香型调味酒,进行多种方法试验,筛选出优良工艺所产的有特色基酒,酯含量大有提高。 3坚持独特工艺 一个好的品牌,不仅要有过硬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要有其核心的、与众不同、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汾酒集团的品牌核心在于清香工艺。这一工艺以一个“清”字为代表,“清蒸、清烧,一清到底”。具体地讲,人要神清、气要清新、水要清净,原料要清选、酒醅要清洁,大曲固态地缸发酵、清蒸二次清,每一步都要严格控制,保证工艺

15、。 汾酒的生产还在于杏花村的天、地、禾。天即区域性自然气候,在杏花村一带长期繁衍形成了一个适合汾酒生产的微生物体系;地即水,杏花村一带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禾即粮,主要原料高梁、大麦、豌豆为本地特产,而且入厂进行精选。 (五)构建营销网络,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首先来自于对市场上代表品牌的产品认知,因此,针对品牌管理不到位、销售渠道控制不到位、市场研究缺乏等市场营销的问题,汾酒集团着眼于“四个强化”,强化营销专业职能、强化区域营销机构、强化产品和品牌管理组织、强化公司营销CI导向体系,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为提高品牌竞争力进行一系列营销管理再造。 1成立作战主体 过去,汾酒集团多头设置销售单位和部门,有市场部、汾酒厂股份公司销售公司、杏花村国际贸易公司、葡萄酒销售分公司、各子公司的系列酒销售部门,各司一职,导致销售策略混乱;专业性营销组织不健全,导致不能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营销战略;公关、广告、促销、打假等无统筹规划,销售费用多头开支。为此,进行了营销系统再造,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汾酒销售有限公司,完善和强化国际贸易公司,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