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252565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4月学情调研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农业的固定性,使得勤劳

2、的人民逐渐世代安居,终日和土打交道的经历,则让他们周身都环绕着泥土的气息。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再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

3、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状态。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材料二: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

4、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

5、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人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

6、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三: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家庭伦理用于治国

7、就成为政治原则。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谈到中国,人们会自然地联系到中国这一疆域。这疆域既是国之域,也是

8、民之家。国土即疆土是国家之本;国民是国家主干;国权是国家的基础,与他国进行交往,国权是首位的原则;国学即“伦质”,是国家意识形态;君臣和睦是国家稳固的枢机即关键。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

9、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B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B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去完全读懂的。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

10、特质,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D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这种与天争与地斗的祖传性格,让中国人民生来就不服输,传统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也为我们注入了济世的强心针。B谁说带有土气的中国文化在国际就没有竞争力,恰恰相反,带有泥土气息的脚踏实地才是我们与世界竞争的本钱。C在当今世界,只有展示民族特色,彰显文化价值,才有可能不被随波逐流的社会节奏漩涡同化,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D因此,在这样伸缩来回的状态底下,我们把什么叫做“公”什么叫做“私

11、”那就是相对的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3000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但仍然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说。我国耕地占全球近10%、淡水资源占6%,却要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完全不对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

12、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4亿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过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凤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选自经济日报2019年1月)材料二:“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 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 46亿亩,

13、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1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

14、日报2018年9月)材料三: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 -2017)显示,5年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粮食产量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都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在品种上,2012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級稻、节水抗早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 5%提高到2017年的57. 5%。数据显示.2014-2017年,全球农业领城论

15、文总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怠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2014-2017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13. 2%.在二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九。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摘編自杨舒专家解读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稳定了我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B.我国粮食目前仍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而且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又不断升级,导致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C.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 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 46亿亩,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D.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这种资源与人口不对等的现状,使粮食供应格外重要。B.个别普通粮食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和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反映出我国粮食供应的结构问题,需要优化我国粮食供给结构。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