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252287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 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答案:C【命题技术分析】本题提供简单信息,考察了群落演替、垂直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知识,属于

2、基础题。解析:退耕地具备一定的土壤条件,则退耕地演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喜阳植物比较高大,在其下方形成一定的遮阴环境,为耐阴植物生长提供了生长环境,B正确;山区从低到高的植被分布是由于地势高低引起,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2.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也可以改变蟹类等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B.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加速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C.采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

3、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D.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答案:B【命题技术分析】本题以互花米草为素材,系统考察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解析:由题意可知,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高大,其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A正确;底栖动物摄食植物根,属于消费者,B错误;蟹类动物活动能力较强,样方法无法准确测定种群密度,C正确;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充分评估风险后再行引种,否则可能导致生物入侵,D正确。3.在实验室中可利用酵母菌发酵的方式制作葡萄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内被分解B.制作葡萄酒时酵母菌先在有氧条件下大量增殖 C.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处于

4、碱性环境 D.酵母菌的发酵产物不会抑制自身的代谢活动答案:B【命题技术分析】本题主要考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以及果酒的制作等内容,属于基础题。解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A错误;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可快速繁殖,故酿酒时需先在有氧条件下让酵母菌繁殖,增加酵母菌数量,然后再无氧发酵产生酒精,B正确;发酵后期由于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溶解于发酵液中,发酵液将处于酸性环境,C错误;发酵产物(如酒精)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D错误。4.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B.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分泌单克

5、隆抗体C.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发生融合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后,需利用特定抗原再次筛选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答案:D【命题技术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记忆水平。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可体外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液中,或体内小鼠腹腔中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A错误;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增殖,无法分泌单克隆抗体,B错误发生融合的细胞可能有三种: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瘤、骨髓瘤-骨髓瘤,C错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筛选两次,第一次得到杂交瘤细胞,第二次得到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6、D正确。5.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d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加到正在复制的子链中后,子链的伸延立即终止。某同学要通过PCR技术获得被32P标记且以碱基“C”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在反应管中已经有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等,还需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dGTP,dATP,dTTP,dCTP dGTP,dATP,dTTP位32P标记的ddCTP位32P标记的ddCTPA. B. C. D. 答案:A 【命题技术分析】本题以核苷酸的结构为重点提供新情境,围绕DNA复制展开,考察了DNA复制、PCR的条件等知识,难度

7、偏大,重点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同学的目的是为得到放射性标记C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则必须提供四种dNTP,如果没有dCTP则所有片段长度均一致,因为所有子链在合成时均在第一个C处掺入双脱氧的C而停止复制,故选。由图可知,ddCTP要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则需要脱去两个磷酸基团,故应将放射性32P标记于位,故选。6.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A.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B.病毒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答案:A【命题技术

8、分析】本题提供多个素材,主要考察内环境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解析:内环境指机体内主要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机体内细胞外的环境。组织液间隙属于机体内细胞外,即内环境,A正确;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肠道属于机体外,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泪液不属于体液,属于体外,D错误。7.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

9、能促进动物睡眠答案:D【命题技术分析】本题以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为新情境,考察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内容,难度不大,主要考察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由题意可知,褪黑素可促进动物睡眠,注射褪黑素,导致褪黑素含量过高,其抑制下丘脑的功能,导致

10、褪黑素分泌减少,抑制动物睡眠,D错误。8.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S0不作处理,Sl、S2和S3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C.S2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答案:D【命题技术分析】本题以草莓的发育探究实验为中心,系统考察了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功能及作用特点等内容,信

11、息量大,但难度不大。解析:S1组与S0组相比,去除瘦果后草莓发育显著减小,说明瘦果可以分泌IAA促进果实发育长大,A正确;其他植物器官也可以产生IAA,可运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S2组和S3组均在在叶片上喷施IAA,与S1组相比果实增大,说明IAA可由叶片运输至果实,促进果实发育,C正确;IAA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果实发育,高浓度抑制果实发育,D错误。9.植物叶片脱落酸积累会导致气孔关闭。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放程度、脱落酸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第14天持续干旱,第5天测定后浇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干旱会加速叶片的脱落B.随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叶片光合速率降低C.浇水

12、后,叶片脱落酸含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D.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能增加叶片水分散失答案:D【命题技术分析】本题以脱落酸为核心分析探究曲线,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难度不大。解析:由图可知,第14天脱落酸含量增加,由此可推测干旱引起脱落酸含量增加,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A正确;由图可知,干旱时间延长,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由图可知,第5天浇水后,叶片含水量逐渐增加,而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C正确;由图可知,脱落酸含量增加,可导致气孔关闭,故喷施脱落酸会引起气孔关闭,会减少叶片水分散失,D错误。10.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

13、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答案:C【命题技术分析】本题贴近生活、贴近环境保护实际,提供新信息和新情境,考察环境保护、群落、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解析:由题意可知,草方格是将麦草、稻草、芦苇等榨成方格固定于沙中,其蓄积降水,进而促进方格内植物的生长,A正确;微生物可将方格内的麦草、稻草和芦苇等分解,进而改善方格内的土

14、壤环境,B错误;草方格可以治理沙化土地,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草方格内种植了固沙植物,可以增加该地物种数量,从而增加物种丰富度,D正确。11.溶酶体参与了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作用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才具有自噬作用B.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和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的C.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各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不变D.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可通过加强自噬作用降解非必需物质以维持基本生存答案:D【命题技术分析】课标对应点: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1.2.2阐明细胞内具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担负着物质运输、合成与分解、能

15、量转化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知识与能力考查落实:本题以溶酶体为素材,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条件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素养考查落实: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等生命观念。解析:由图可知,细胞吞噬作用、细胞自噬都与溶酶体有关,自噬作用与溶酶体有关,可以发生在多种真核细胞中,而吞噬作用只能发生在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中,A错误;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通过吞噬作用完成,清楚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可通过自噬作用完成,B错误;酶的活性与pH有关,细胞质基质中pH与溶酶中不同,故溶酶体中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其活性会发生改变,C错误;细胞通过自噬作用降解非必体需物质并重新回收利用,可以维持细胞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的生命活动,D正确。12.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D.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