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25125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世界近代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近代史政治方面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和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2. 演变:责任内阁制形成3.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权利运作:国王:国家元首,扮演礼仪性角色,统而不治;议会: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首相:掌握行政权,有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内阁:掌握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4.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内容: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影响:

2、保证了英国政体的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 美国总统共和制政体1. 确立标志:1987年宪法的颁布(1)内容: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利,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施行联邦法律三权分立原则:国家权利分为立法,行政,司法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行使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施行任期制(2)背景:1776年美国独立,松散的邦联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用来维护统治(3)评价:a.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国 b.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使美国经济发展 c.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民主制度建立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

3、 美国内战:(1)问题:州权主义严重,南北方分歧严重;(2)时间: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 (3)措施: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 通过宪法第13、14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统一。3. 两党制:(1)名称:民主党(驴)共和党(象) (2)地位:两党制是美国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代表利益: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 民主党:代表南方奴隶主二、法国共和政体和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1)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 曲折历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近百年时间中共和制与君主制斗争不休2. 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

4、法 内容:(1)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2)总统和内阁掌握行政权;(3)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4)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意义:(1)标志着法国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2)共和制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是法国社会得到了稳定的发展(2) 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1. 确立标志: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内容(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都统帅,有权任命首相,着急和解散议会 (2)首相主持政府,对皇帝负责 (3)议会掌握立法权,当时作用很小,权利受到首相和皇帝的制约 评价(1)1971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 经济发展 (2)但

5、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得以延续。最终把德国拖入世界大战的灾难中2. 德国政体特点:(1)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 (2)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苏俄(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巴黎公社1. 时间:1871.03.18-1971.05.282. 地位:第一个工人政权3. 失败原因:(1)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2)主观: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3)客观:国内外反动势力强大4. 经验教训:(1)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2)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3)必须坚持暴力革命5. 意义: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

6、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形象二、俄国十月革命1. 背景:(1)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改革不彻底,社会矛盾尖锐;(3)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4)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2. 过程:(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背景:政府不满足民众要求,继续参加一战 内容:夺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施行土地改革,退出一战 意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受到人民拥护 (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时间:1917

7、年11月 过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农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冬宫 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史称“十月革命”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建国: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宣布一切权利归苏维埃;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人民委员会组成3. 意义:1)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3)向各国无产阶级展示了新的解放道路经济方面1.资本主义经济一、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和条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原因);社会: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政治:欧洲各国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宗教:对外传播基督教;商业: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重要原因);思想:文艺

8、复兴运动的兴起和人民主义精神的传播;客观: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2. 过程: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印度;哥伦布-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3. 评价:世界: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崛起;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洲:传统社会遭遇灭顶之灾,为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非洲:非洲成为猎获黑奴的场所;亚洲:大量的白银流入亚洲,高产作物引入亚洲,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发展二、殖民扩张1. 荷兰: 时间:17世纪 方式: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以政府为后盾 2.英国:时间:18世

9、纪;方式:海盗式掠夺,进行商战,掠夺殖民地,进行黑奴贸易 结果:18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3. 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北美和大洋洲卷入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灾害,造成亚非拉地区严重落后,殖民主义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发展三、工业革命(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1. 发源地:英国2. 条件:(1)确立资本主义制度(2)殖民扩张与掠夺(3)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4)工场手工时代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5)不断扩大

10、的市场对生产效率提出新的要求3. 成果:棉纺织业:约翰凯伊飞梭 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卡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交通运输: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富尔顿【美】汽船 机器制造:19世纪中叶,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4. 影响: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厂产生,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1. 主要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等2. 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3. 成果:(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3)新兴工业发展显著(4)钢铁工业发展较快4. 影响:(1)生产力

11、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人类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五、世界市场的形成1.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 方式:国际贸易 资本输出 武力逼迫 交通工具变革3. 影响:积极:促进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传播 消极: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其他国家; 造成了一些国家的贫穷与落后六、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1929年经济大危机1. 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2)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差距过大(3)股票投机过热2. 特点:范围特

12、别广,时间特别长,危害性特别大3. 影响:(1)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 国际关系日益恶化 (2)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 背景:(1)美国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2)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2. 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主要通过整顿银行,稳定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税制,恢复正常信贷活动 (2)调节工业生产:通过立法(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复兴工业,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 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谈判的权利,发起“蓝鹰运动”,以 资鼓励 (3)调

13、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3. 实质: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 特点:国家大力干预经济5. 影响:(1)减轻了危机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帮助美国渡过危机(2)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民主(3)新政模式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背景:(1)二战后,发达国家吸收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3)借鉴了罗斯福新

14、政的经验(4)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2. 变化(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a.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c.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福利国家出现(3)企业变化:a.人民资本主义 b.经营者革命3. 评价:(1)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2)不能从根本上现出经济危机,1973年“黄金时期”结束,发达国家出现“滞涨”现象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向社会主义过渡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21):(1)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 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幻想通过这一政策直接过渡到纯粹社会主义经济形式(2) 内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