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政治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251203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政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方面一、旧民主主义革命(1) 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背景: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济占主导;世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原料,发动鸦片战争。 (2) 时间:1840-1842年。结果: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a.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b.割让香港;c.协定关税(3)影响: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洋务企业、民主资本主义) 2.二次鸦战:(1)背景:西方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根本原因);清政府拒绝修约(直接原因) (2)时间:18

2、56-1860(火烧圆明园);结果:签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a.增开11口通商;b.国外上船可以自由来往长江各口岸;c.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传教,通商 (3)影响: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b.一部分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兴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有此起步。3. 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外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重要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派兵入朝 (2)过程:1894年半岛战争开始,黄海海战决战 (3)结果:1895年签署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如下:)A.割让辽东半岛(后赎),台湾岛,澎湖列岛;B.赔偿日本军

3、费白银2亿两;C.增开重庆等地通商;D.允许人本在华设厂 (4)影响:a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c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d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4.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2)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 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加深;直接原因:教会的势力猖獗 绝对平均主义 2)过程:1851广西金田起义1864年天京陷落 没有满足农民的需要,没执行 是空想 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中国最早的最

4、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4)意义: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和追求;提出近代第一步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教会势力猖獗,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农民阶级展开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3) 辛亥革命(重要,*):背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阶级: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统治腐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性质: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a.组织: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创立民报 b

5、.思想:提出十六字方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概括出三民主义,宣传民主思想;与改良派展开论战: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民主政体;c.军事:1911年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过程:A.武昌起义:a.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金兆龙发动武昌起义;b.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B.发展: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C.高潮:a.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五色旗为国旗,改民国纪年。b.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立原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6、级共和国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D.结果:1912年2月清帝宣布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评价:a性质: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政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e社会习俗: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改变了社会风气;f.消极:革命果实被袁世凯夺取。没有改变中国双半社会的社会性质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1. 五四运动(*重要):背景:a.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加强了对华侵略。1912年袁世凯同意二十一条。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利;c.中国希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

7、权;d.而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让给日本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特点:群众基础广泛过程:5月4日至6月初在以北京为中心。6月5日后以上海为中心结局:a.罢免了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有世界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意义(五四精神):a.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b.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d.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 中共成立:(1)条件: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8、;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相继成立(2)中共一大: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法租界。最后一天: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内容:通过中国纲领A.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B.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C.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D.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政治局,陈独秀为书记意义:宣告中共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3)中共二大:时间1922年;内容:将党现阶段的奋斗 目标修改为:反帝反封反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2) 国民大革命(1924-1927)1. 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1924

9、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意义:反帝反封的国民大革命开始; 失败:1927年“4.12”“7.15”反革命政变2. 北伐战争(1926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3) 国共对峙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1. 南昌起义:时间:1927-8-1 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 意义:a.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2. 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地点:汉口 内容:a.确定了土地革命;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秋收起义:含义:

10、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意义: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4.红军长征:(1)原因:1931年日军发动“9.18”事变,侵占我国东北,民族矛盾尖锐; 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本步步退让,集中兵力围剿红军;王明左倾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时间:1934.10-1936.10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3)结果:长征结束,中共一陕北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5.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 (2)地点:贵州遵义 (3)内容: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

11、领导 (4)意义: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转危为安6.西安事变:(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 (2)经过:1936-12-12,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解决:中共认真分析形势,突出逼蒋抗日,和平解决的方针 (4)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4)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 爆发:1937-7-7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2. 标志:1937年9月21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2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3. 过程:(

12、1)两个战场: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国民党取胜的战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中共取胜的战争:平型关大捷。1938年持久战) (2)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增强了全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敌后战争逐步成为主要战场,蒋介石消极抗战 (4)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结束4. 意义:(1)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3)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5)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

13、 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 内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2. 解放战争:(1)战略防御:a.1946年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b.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 (2)战略反攻: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反攻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共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4)战争胜利: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 (5)中心转移:1949年春,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6)建立国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