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51108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志达中学九年级(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放热、发光C有气体放出D有新物质生成2下列物质为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B液氧C五氧化二磷D矿泉水3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二氧化碳 氧气 空气 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或B或C或D或4下列关于试管夹的使用中不正确的是()A将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套入试管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试管C试管夹要夹在距离管口处D夹持试管时,要握住试管夹的长柄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酒发酸B钢铁生锈C碘的升华D动物呼

2、吸6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稀有气体B二氧化硫C氧气D氦气7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到水槽中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试剂瓶8实验室量取并加热150mL液体,不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A试管B烧杯C酒精灯D胶头滴管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药品B闻药品味道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10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11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

3、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薄层细沙D铁丝表面的温度不够1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木条:剧烈燃烧B铁丝:生成黑色固体C木炭:发出白光D硫:生成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13某学生在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时需要量取85mL的蒸馏水,量取时他俯视刻度,最后量得的水的体积()A大于85mLB小于85mLC等于85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5mL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气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体现氧化性B只有氧气能做氧化剂C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15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

4、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16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CD17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A反应速率不变B生成氧气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18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

5、作正确的是()A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B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C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D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二、填空题(共31分)19根据以下实验室常用仪器填空(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f,g,h(2)要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量筒读数时,应将其放平,视线与(3)仪器a使用完毕,洗净后应如何放置在试管架上(4)用酒精灯加热d时,需垫20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时,先拿下瓶塞,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是21实验里

6、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药,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固体只要22煤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重要能源,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将煤加工成“煤气”,其实煤气不是“煤的气体”,而是一氧化碳的俗称,煤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使用煤气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它泄漏,否则人会不知不觉中毒死亡;而且一旦遇明火或电火花还极易引起爆炸有人说“可以放一盆水吸收泄漏的煤气”这是非常荒唐的说法,因为煤气既不能溶于水,常温下更不与水反应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煤变成煤气属于变化(2)在上述有关煤气的叙述里,可以推断煤气的物理性质有:(除了状态);(3)在上述有关煤气的叙述里,可归纳出煤气的化学

7、性质有:;(4)由上述材料可见,煤气对我们有利也有弊,请分别说出其利和弊:利弊23若用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将图中三处错误改正:、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操作有: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把药品装入大试管加热检查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以上实验操作正确顺序是(填操作序号),进行操作应该注意的是(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2装置(填编号)三、实验简答题(26分)24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一: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

8、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现象是:,红磷足量是为了,否则实验结果偏小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2)用硫代替红磷,结果实验失败,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3)该实验产生有害物质不宜排放到空气中,因此小华设计了图二实验,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其目的是2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制取与性质】(1)如图A,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为,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然后加入药品,固定装置,制取O2(2)如图B,反应容器的名称为,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3)实验室可用装置C来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当观察到时,说明已收集满(4)如图D,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进气口

9、为(5)写出用E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符号表达式(6)为检验木炭燃烧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可在实验后在集气瓶中倒入,如果,则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7)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燃烧的现象为,集气瓶中放水的目的是【反思与交流】(1)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2)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应考虑气体的物理性质有、(3)不同实验中检验CO2都用相同的试剂,但实验操作各不相同检验石蜡燃烧有CO2生成,实验操作是;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志达中学九年级(上)调研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

10、解析一、单选题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放热、发光C有气体放出D有新物质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根据物质三态之间的转换进行分析,B、根据电灯在通电时会发热发光进行分析,C、根据加热水后氧气放出进行分析,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氧气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状态由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颜色也从无色变成淡蓝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白炽灯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但是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把水加热后,水中的氧气逸出,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

11、合的过程,也就必然产生新的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变化实际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必然产生新的物质,在判断化学变化时,关键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要注意一些特殊方程式的记忆2下列物质为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B液氧C五氧化二磷D矿泉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五氧化二磷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微量的矿物质等物质,

12、属于混合物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3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二氧化碳 氧气 空气 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或B或C或D或【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性质差别,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解: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氧气,空气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助燃性和氮气、二氧化碳

13、的不助燃性,比较简单4下列关于试管夹的使用中不正确的是()A将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套入试管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试管C试管夹要夹在距离管口处D夹持试管时,要握住试管夹的长柄【考点】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处,手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解答】解:A、把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而不是从试管口部套入试管,故A错误;B、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试管,故B正确;C、试管夹要夹在距离管口的处,故C正确;D、夹持试管时,要握住试管夹的长柄,而不能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故D正确故选A【点评

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本操作又是实验的必备技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考查热点之一,特别是基本操作中涉及的一些数据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米酒发酸B钢铁生锈C碘的升华D动物呼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米酒发酸的过程中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碘的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动物呼吸的过程中有新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