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235955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水平考试考点 识记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011年考纲新增内容 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识记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 一 新文化运动 政治 文化 经济 1 兴起 1 背景 2 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3 代表人物 4 活动基地和阵地 活动基地 活动阵地 2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 当以科学与人权 即民主 并重 敬告青年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3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思考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 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

2、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辛亥革命后某百姓门前的对联 袁世凯复辟 关键词 袁世凯 普通百姓 20世纪初期中国的国民 关键词 鲁迅的 药 描述的人血馒头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 向他摊着 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 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 包好 这样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 什么痨病都包好 20世纪初期中国的国民 关键词 小脚 贞节牌坊 20世纪初期中国的国民 专制 愚昧 旧道德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精神 封建传统纲常道德 资级自由 平等 个性解放的思想 献计献策 用什么来拯救 材料二 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

3、不相容之物 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材料一 孔子者 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 孔子者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 阅读材料 分析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 打倒 孔家店 讨论 结合图片 谈谈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 摘自 文学革命论 文学改良刍议 狂人日记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的 不是为圣贤而生的 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 甚么 文节公 呀 忠烈公 呀 都是那些吃人的人设的圈套 来诓骗我们的 我们

4、如今该明白了 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 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 科学这兴 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 举凡一事之兴 一物之细 罔不诉之科学法则 以定其得失从违 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 一遵理性 而迷信斩焉 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敬告青年 节选 议一议 推广白话文的好处 吃人与礼教 节选 1915年 青年杂志 1卷1号 1919年 新青年 6期6号 3 新文化运动影响 材料一 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 异端邪说 洪水猛兽 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 众叛亲离 人头畜鸣 材料二 新青年 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被誉为 青年界之金针 和青年的 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 如清

5、夜闻钟 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 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2 没有与人民群众运动相结合 1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背景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的积极努力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 概况 1 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3 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 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有计划宣传马克思主义 5 1

6、921年 中共诞生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第一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一 图二 关键词 李大钊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 结合课本知识 运用以上三个关键词 请用最简短文字分别表述出它们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系 图三中共 一大 会址 3 马克思主义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因 1 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2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 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 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4 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

7、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5 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 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科学与民主 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新旧思潮激冲突 青年杂志运动起 陈李胡鲁做代表 民主科学摇大旗 十月革命炮声响 马克思主义新时期 人们思想大解放 文化运动载史册 课堂小结 识记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011年考纲新增内容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并发表 敬告青年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封建文化 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8、和意义 1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2 意义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识记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五四运动前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五四运动后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感悟高考 1 2011 天津文综 5 新青年 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 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 民主 与 科学 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

9、为民主与科学是 A 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 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 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A 2 2011 浙江文综 16 诗人徐志摩 1896 1931 说 在24岁以前 我对于诗的兴味 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 文学革命 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B 3 2011 江苏单科 5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 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 将见其不适环境

10、之争存 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 该思想家主张 A 打破保守观念 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 剔除传统糟粕 重建儒家信仰C 宣扬改革理念 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 遵循进化理论 任凭自然选择 A 4 2011 安徽文综 15 辛亥革命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 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 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 肯定了反对专制 追求民主的愿望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A 5 2011 山东文综 12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 保守 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 19

11、24年 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B 民族主义的高涨C 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6 2011 上海单科 23 近代有学者呼吁 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 脱离无常识之思 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 A 求强求富B 变法维新C 共和革命D 民主科学 D 7 2011 海南单科 18 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此 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 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 遂至舆论放大异彩 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 觉悟者 应包括 A 陈独秀B 梁启超C 章太炎D 严复 A 水平

12、考试真题 2010年浙江会考38题 材料1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 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 一切政府的压迫 社会的攻击笑骂 就是断头流血 都不推辞 陈独秀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3 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 学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 1分 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3分 运动 新文化运动 1分 意义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13、造了有利条件 达标测试 1某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关于 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问题讨论 下列思想属于其探究 讨论切入点的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C 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D 民主与科学 D 2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 提倡民主与科学B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C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D 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A 3 20世纪初 外国一家报纸曾报道中国北京一些街巷出现的奇怪现象 身着满清长袍 头披拖地长辫 举着孔子圣像 妖言惑众 丑态百出 请问这一现象有可能出现在A 新文化运动前后B 国民大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 A 4 五四运动爆发后 李大钊比较全面

14、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 法俄革命之比较 B 庶民的胜利 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 5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评价 不正确的是A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B 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C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D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 1 2000全国13 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 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 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 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C 巩固练习 2 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的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落后B 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D 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尊孔复古思想逆流 C 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B 在此影响下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C 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D 受此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D 4 一代宗师 仲甫先生 科学民主 二旗高挚 南陈北李 建党丰功 晚年颓唐 结叹由衷 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A 鲁迅B 李大钊C 陈独秀D 胡适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