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奖罚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23281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2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奖罚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0(奖罚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0(奖罚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0(奖罚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0(奖罚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奖罚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奖罚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讲解稿目 录:一、前言二、关于处罚处分条例中执法主体的问题三、国家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违法行为四、企业的财政违法行为五、国库及金融机构财政违法行为六、财政违法行为处理、处罚和处分七、财政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刑事责任八、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一、前言1、处罚处分条例是约束谁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为方便叙述,以后简称处罚处分条例)是约束谁的呢?大家别想当然地认为是财政部门违法,从全部内容上看这个条例应该称为违反财政法规的处罚处分条例更恰当,因此它约束的对象是所有涉及财政资金及财政相关管理法规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既包括财政部门本身,也包括了其他的部门,如执收单位:税务

2、部门以及有收入职能的部门。财政支出的使用部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等。2、财政的定义:什么是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管理职能的需要,凭借着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是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而从社会产品分配中独立出来的一种分配关系。既然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那么有收有支就不是财政部门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就应该要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就是一系列涉及财政收支、财政管理、财政监督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如预算法、会计法等等。财政涉及的面宽,不是几个人的事情,大家的水平也高低不一,思想境界、认识水平、工作能力都有差异,执行政策难免会出现问题,为了避免出现

3、问题,于是就要求有一个约束的东西,哪些是不能做的,做了就要受到制裁。 3、处罚处分条例的立法目的:处罚处分条例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了“为了纠正财政违法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制定本条例”。说明了有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这些行为会扰乱国家的财政经济秩序,因此才需要制定本条例。1987年6月国务院就出台了一个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为了方便我们简称暂行规定),过去更早一些也有相应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规章制度中。如反贪污、反浪费的规定中就有涉及财政违法行为的。 4、为什么有了暂行规定还要出台处罚处分条例?(必要性)管理制度总是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不完善逐步修订完善,总是要适

4、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1987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和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随着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新的矛盾和问题总是在不断涌现,很多新问题是暂行规定解决不了的了。现在看来,暂行规定存在较多问题:(1)、暂行规定的一些内容与现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不相协调。暂行规定实施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批新的财政法规,如预算法、审计法、新的会计法、税收征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暂行规定中的处理、处罚、处分规定与上述法律不相衔接。(2)、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过窄。暂行规定只适用于国有单位,在过去财政资金也主要只安排给国有单

5、位,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财政支持的对象扩大了许多,财政资金深入到了很多领域,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市场主体要求在同等的经济、法律条件下平等竞争。这些都需要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3)、暂行规定有关财政违法行为的分类已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违法种类和表现形式出现了(参见P.19页如虚列投资完成额、擅自提供担保、骗取外国政府贷款、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等)这就需要新的处罚处分条例来约束。 (4)、暂行规定有关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内容已不适应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需要。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深入,国有资产正逐步退出竞争领域,政府从行政管理者变为了国有出资人(比如暂行规定中对企业挪用生产性资金、

6、扩大开支标准等的处罚就不合适了),怎么规范国有资产的退出也需要一个处罚处分条例。 5、制定处罚处分条例的指导思想注意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相衔接。 重点解决财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强化对财政违法行为人的处罚、处理和处分。(国家机关是非营利单位,行政经费及其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来自于财政拨款,对单位的罚款处罚难以操作,而且效果不好,因此主要是处分人)。 6、处罚处分条例的基本框架处罚处分条例共计35条,内容分为:(1)立法宗旨及生效的规定:第1条和35条。(2)执法主体及违法主体的规定:第2条和33条。(3)违法行为及处罚处分规定:第3-21条和23-27条,34条。其中3-17条为一些具体财

7、政违法行为,18条为会计违法行为,19条为行政性收费违法行为,20条为刑事责任,21条为妨碍公务行为,23-27条为处理措施及程序,34条为参照处理的规定。(4)对调查和检查的规定:第22条,28-30条。(5)对处罚处分的程序规定:第31-32条。关于对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处分的步骤是:处理前的检查、调查-处理决定(责令停止、纠正行为、没收所得等)-处罚处分(对单位:警告和通报批评,个别处以罚金,而且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受相应处分;对个人:有罚金,其他各项处分)-申诉复议-刑事责任。7、处罚处分条例与87年的处罚规定相比,有5个方面的亮点:明确了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派出机构的执法主体资

8、格;将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根据不同的违法主体,详细列举了16类财政违法行为种类;赋予了执法主体银行存款查询权、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权、公告权等;细化了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行政处分;二、关于处罚处分条例中执法主体的问题 1、关于执法主体的概念;所谓执法主体,就是这个法由谁来负责执行的问题,是指享受行政执法权,进行行政执法行为的组织。包括三种:(1)行政机关。(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因此,除行政机关拥有行政执法权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可以行使行政执法权,成

9、为行政执法的主体。当然,这些组织要成为行政执法的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二是该组织必须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3)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基于公共管理的需要,行政机关还可以依法将自己拥有的行政执法权委托给非行政机关行使。但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必须具备下列法定条件:一是该组织应属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是该组织应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是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同,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其在委托范围内,不能以自己的

10、名义,而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执法,且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执法;其实施行政执法的行为受委托机关的监督,并由委托机关对其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2、处罚处分条例的具体执法主体(处罚处分条例第二条中的规定)(1)财政部门:县级以上政府的财政部门,省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如中央财政的专员办、部分省财政在地市设立的财政监督派出机构(山东、陕西、湖北等)。(2)审计部门:县级以上政府的审计部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如审计署有25个派出审计局和18个特派员办事处。(3)监察部门:监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 (4)公务员的任免机关。(第二条第四款)3、执法主体的

11、执法权限所谓执法主体权限就是指各个执法主体应限定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或者限定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权限执法。执法主题的权限不是不能的,处罚处分条例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根据需要,国务院可以依法调整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的职权范围。” 财政审计机关职权范围内处理处罚:处罚处分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派出机关处理处罚:处罚处分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应当在规定职权范围内,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审计机关的

12、派出机构,应当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 监察机关和公务员的任免机关处分公务员:处罚处分条例第二条第四款规定:“有财政违法行为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财政违法行为的个人,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由监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或者任免机关依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不是公务员的纪律处分怎么办?处罚处分条例第三十四条还规定了“参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4、执法主体的权力(5项:要求配合、查询、登记、停止、公告)(1)要求被调查、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予以配合的权利。处罚处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

13、时,被调查、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阻挠、拖延。如果不配合怎么办?首先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2)对被调查、检查单位银行存款的查询权利。处罚处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向与被调查、检查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可以向金融机构查询被调查、检查单位的存款,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配合。 按照有关规定在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

14、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查询存款时,还应当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签发的查询存款通知书,并负有保密义务。(3)证据的先行登记保存权利。处罚处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在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前提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必要手续),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4)责令停止财政违法行为、暂停拨付财政拨款的权利。处罚处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对被调查、检查单位或者

15、个人正在进行的财政违法行为,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停止。拒不执行的,财政部门可以暂停财政拨款或者停止拨付与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审计机关可以通知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暂停财政拨款或者停止拨付与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5)公告的权利。处罚处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单位和个人有本条例所列财政违法行为,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可以公告其财政违法行为及处理、处罚、处分决定。三、国家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从第三条到第十九条一共列举了16类(下列分类中机关和企业有交叉)48种财政违法行为,违法主体涉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14类,涉及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有6类。涉及国家机关的14类都与财政部门有关,其中有4类违法行为的主体直接就是财政部门(财政收入、收入上缴、预算管理、资金上解下拨、)。 (一)违反财政收入管理的有关行为(涉及机关单位的三项)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税收收入是主体。本处的财政收入主要指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