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培训体系)固原市原州长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232734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培训体系)固原市原州长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0(培训体系)固原市原州长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20(培训体系)固原市原州长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20(培训体系)固原市原州长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20(培训体系)固原市原州长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培训体系)固原市原州长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培训体系)固原市原州长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片区教师国家级培训活动总结杨郎小学系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村级完小,学校管理及办学效益一度走在原州区教育前列,学校多年来承担着多种项目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天我校又承担着国家级培训活动。从接受组织活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力实施,是本次教育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培训者尽心尽力,听课者专心致志,互动、交流,学习掀起了阵阵高潮。本交培训活动主要承担杨郎片区12所农村小学全体教师的培训工作。参加语文学科的教师78人,数学学科的教师63人,由原州区教研室徐宏宇、魏毅两位教研员组织培训,他们二人是我区资质很深的教研员,系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批骨干教师。2008年11月4日

2、由徐宏宇教师组织培训语文学科的学习。培训内容首先组织教师观看课件,识字教学的技巧和方法。课程改革以来,识字教学已传统的认字过渡到“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中来,从传统的课堂识字教学逐步走向生活识字方法上来,在课堂中的识字教学,不只是挑出生字来加注学习,而是在游戏中巩固识字,通过放鞭炮、猜猜看、找朋友、送信等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游戏方法识字。同学们,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在这种识字环境中易识易记。这些内容的培训,大大刺激了我们农村教师对学生识字教学的灵感,在讨论中,大家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使培训者深受感染,大家都认为这样的培训正是我们农村教师所需要的,也强烈要求这样的培训多来几次。11月5,由我区骨干教

3、师魏毅同志组织培训,通过光盘的演示和他生动活泼的讲解,教师的参与讨论,使这天的培训取得很好的效果。魏毅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个案,针对教师们的困惑,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与培训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如何使学生形成自然数的概念,并从有序的角度认识序数,从量的角度和计算数的角度认识自然数。魏老师结合实际与培训人员就自然数的概念和其中的困惑问题给予交流,达成共识,是全体数学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教法培训课,大家对这次培训产生了浓厚共识,强烈要求这样的充电愈多愈好。11月6日由杨郎小学骨干教师马斌、何晓霞教师去马店小学送课,并由教研室、学区组织进行说课、评课,使得这次培训学习工作

4、取得圆满,并达到预期效果。活动虽已结束,但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是我地教师所急需热盼的,农村教师很难走出去接受最新理念和新课程地培训,像这样送教下乡活动的确是农村教师充电的最佳途径,希望活动延续下去,也是我们全体农村一线的教师的热切希望。垂直与平行的教学反思杨郎小学 李永刚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我也正在努力探索这样一个“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课堂垂直与平行。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5、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而不乱,学

6、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身为教者,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实际,本节课至始至终都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没有走秀,没有花枪,而更多的是关注课堂生成设计练习的问题,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阅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

7、学。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朴实无华。回顾在垂直与平行的课堂教学中,没有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8、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象。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 “必须在同一平面内”,直观到位。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当然,朴实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实不是为了

9、展示平淡无奇,扎实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和训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我们的智慧和思考,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正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

10、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教学反思】传统的数学知识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较少,我们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在教学认识平行一课时,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以活动为主线,展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这种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然孕育出许多生成性因素值得反思,最主要的是:1、链接生活理解,操作认清本质。数学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心灵

11、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便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本节课当学生从常见的生活中抽取出平行这一数学现象,并惊奇的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平行线,从而激起学生对平行线的好奇心,进而使学生有一种对平行线强烈的探求愿望。这种探求愿望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的形成。2、比较异同探究,注重过程体验。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理解“同一平面”不能不讲,但形式化的讲解,似乎并不能促进孩子们对此的理解。讲得过于深刻,也没有必要,有违于课改“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因为在整个小学阶段,除“平行”外,其他数学概念或原理的学习,都

12、无须特别强调“同一平面”。教学中对此的处理,重在让学生利用具体的生活物体(纸上的两条直线)支撑起抽象数学术语的理解。从学生学习的视角看,数学术语、数学定义只是数学概念外在的表征形式,为人们交流和认识数学概念提供了工具和抓手,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是不大可能用这些词语、命题的方式来建构自己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的,鲜活而又贴切的表象应该是其间最活跃的心理中介,所谓深入浅出的心理学意义也就在此,这样的做法显然更符合孩子们理解抽象概念的心理过程。本节课在组织学生画平行线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白纸、不同的格纸、钉板、直尺、三角板等许多材料,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果然面对多种材料学生有的利用

13、格纸上的平行线、有的利用物体平行的特点、有的利用折纸的技能。尤其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折纸活动中各种奇思妙想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不仅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并且积极的乐于创造,想要与众不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允许学生充分思考甚至想象。允许学生有错、走弯路,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切体验,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3、联系实际应用,拓展研究增效。俗话说“学以致用”,我们的课堂不是演戏,热闹,好看,而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我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

14、知识,又进行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沟通。练习中充分让学生动脑想、动手画,使学生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在全课的最后,利用故事新编理中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再一次找到平行,在蕴涵哲理的故事中,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 吸引力。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学生在本节课中不是用耳朵听数学、而是用眼睛观察数学现象,用身边的数学现象理解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释身边的数学现象,在探讨、交流、分析中获得数学概念,拉近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距离。一年级语文拼音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05年12月6日 【编辑录入:sxywz】 一年

15、级语文拼音教学反思 科学城三小:伍忠丽我是一个刚刚踏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新老师,在教学方面有很多生疏的地方。经过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我对拼音教学作了如下反思: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现在拼音教学已经结束,学生们从掌握简单的“a、o、e”逐渐到难度较大的“z、c、s;zh、ch、sh、r”,一路这么“风尘仆仆”地走过来,作为老师还真有一种成就感。反思自己的拼音教学,我有以下一些收获: (一)创设情境学习汉语拼音1、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学习拼音。比如在学习前鼻韵母“an 、en、 in”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这

16、一只小猴子,名叫安安。小朋友们先一起和跟他打声招呼,(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n的读音,练读an)在读准了an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把故事编下去:有一天,安安的妈妈对他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应该一个人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小猴子出发了。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小房子,安安想进门看看房子里有些什么那他要先做什么呢?在这引导学生说出摁门铃,从而引出en的学习,安安走进小房子后看到了电视里在播放天安门图片(再次引出an的学习)同时安安还听到了音乐我爱北京天安门(最后引出in的学习),这样整堂课在这个编故事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前鼻韵母“an 、en、 in”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同时既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又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