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练习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23242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题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2014 学年度 xx 学校 xx 月考卷 考试围 xxx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命题人 xxx 学校 班级 考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 班级 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卷 选择题 一 单选题 1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 次测量 结果如下 12 34cm 12 36cm 12 35cm 12 9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12 35cm B 12 34cm C 12 50cm D 12 36cm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认真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B 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C 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 D 测量中错误

2、和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3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72 5mm 下面物体的长度中 最接近 这个数值的是 A 物理课本的厚度 B 一根粉笔的长度 C 黑板的长度 D 饮水杯的高度 4 有三把尺子 最小分度值分别是分米 厘米和毫米 其中最好的 是 A 最小分度值是分米的尺 B 最小分度值是厘米的尺 C 最小分度值是毫米的尺 D 只要准确程度能符合要求就是好的 5 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的长度时 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 这样做的目的 是 A 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 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

3、误 6 用刻度尺测量一竹竿的长度 所得的结果是5 84m 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 值是 A 1m B 1dm C 1cm D 1mm 7 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6 10 4 m 的是 A 课桌长度 B 物理课本的厚度 C 墨水瓶的高度 D 铅笔芯的直径 8 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9 身高 160cm的小明 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 接近真实值的是 A 教室宽 5 臂展 约 8m 臂展 两臂左右平伸时 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 10 步幅 约 30m 步幅 走路时 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 4 拃 约 2 8m 拃 开手

4、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 1 指宽 约 10cm 10 九年级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 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 先后测 量了物理课本的长度 下列测量结果中 记录正确的 是 A 0 2582m B 25 82dm C 25 818cm D 25 818mm 11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 的是 A 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 人做一次深呼吸 D 人跑 50m 12 下列单位换算中 推导过程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2 5m 2 5m 100 250cm B 2 5m 2 5 100cm 250cm C 2 5m 2 5m

5、100cm 250cm D 2 5 2 5 100 250cm 13 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长度应选用器材是 A 刻度尺和三角板 B 刻度尺和细线 C 刻度尺和量角器 D 刻度尺和圆规 14 如图所示 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 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 2 20cm B 2 2cm C 13 40cm D 2 40cm 15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 这 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 偏大 B 偏小 C 正常 D 无法比较 16 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课桌的长度 小明测量的结果为 122 9cm 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 228m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华的读

6、数比小明的准确 B 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第 卷 非选择题 二 填空题 17 4 分 小明游览长江大桥时 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 他用刻度尺 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 00cm 他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为了得到该 裂缝的平均宽度 小明应该在裂缝的 同一 不同 位置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从冬季到夏季 由于温度升高 该缝隙会变 宽 窄 为 便于车辆通行 裂缝应填补 硬度大 弹性好 的材料 18 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 为cm 19 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是 cm 20 如

7、图甲 乙二个图中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甲 cm 乙 cm 21 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 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25 43cm 25 45cm 25 46c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此物长应 是 答案与解析 一 单选题 1 A 解析 试题分析 4 次测量结果中的 12 95cm 与其他的数据相差太多 是记错了 则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12 34cm 12 36cm 12 35cm 3 12 35cm 故选 A 考点 数据的处理 2 C 解析 误差与测量的人 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有关 因此 任何测量中的误 差是不可避免的 只能努力减小误差 不可能消除误差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 器 改进实

8、验方法 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 但不能消除误差 所以 选项 A B D错误 选项 C正确 故选 C 3 D 解析 物理课本的厚度约 10mm 一根粉笔的长度约10cm即 100mm 黑板的长 度约 3m即 3000mm 饮水杯的高度 17cm左右与 172 5mm 基本一致 选 D 4 D 解析 测量是只要满足测量要求即可 测量身高是分度值为厘米的即可 测 量书本长度 分度值为毫米为宜 测量两地间距 分度值为分米 精度算高的 了 所以只要准确程度能符合要求就是好的 D正确 5 C 解析 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不可避免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多次 读数可以减小读数时估计偏大偏小而产生的误

9、差 即偶然误差 而系统误差只 能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来完成 A B 是读数时的错误 不是误差 错 误的测量只能舍弃不能弥补 6 B 解析 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 所对应单位 dm 所以这把刻 度尺的分度值是 dm 选 B 7 C 解析 6 10 4 m 6cm 墨水瓶的高度最近接这个长度了 选 C 8 C 解析 1 5m最后一位的单位是分米 是估读出来的 说明它使用刻度尺的 分度值就是 1m 23 0mm小数点后只有一位 是估读出来的 说明它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4 8cm 小数点后的 8 是估读值 它的单位是毫米 说明它使用刻度尺的分 度值是 1cm 0 72dm

10、小数点后的 7 的单位是厘米 说明它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故选 C 9 A 解析 A 教室的宽一般接近 10m 故 8m符合生活实际 故A正确 B 教室的长度一般在15m左右 达不到 30m 故 B错误 C 单人课桌长在 1m以 双人课桌长在1 5m 左右 不会达到 2 8m 故 C错 误 D 物理课本厚约 1cm 达不到 10cm 故 D错误 故选 A 10 A 解析 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位 故选 A 11 B 解析 A 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约为0 3 0 4s 不符合题意 B 正常成 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6 20 次 每呼

11、吸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约为 3s 3 75s 不符合题意 C人做一次深呼吸的时间在5s 左右 远远大约 1s 故 C错误 D 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1m s 行走 5m路程所用的时间约为 t s t 50m 1m s 50s 不符合题意 12 B 解析 2 5m 2 5 100 cm 250cm B正确 13 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实际测量中 有些长度并非直线 如地图上铁路或河流的长度 圆柱体的周长等 无法直接测量 可以借助于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线等 与 被测物体紧密接触 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即可 此种方法被称为 变曲为直 法 解 把细线仔细与地图上铁路线重合 然后把线拉直 测出线的长度 然后根 据

12、比例尺来计算出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故选 B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不易测量的弯曲的物理量转化成易于测量 的直线段 14 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中的刻度尺可以看出其分度值为1mm 起始端刻度值为 11 00cm 终端刻度值为 13 20cm 木块的长度为13 20cm 11 00cm 2 20cm 故 选 A 考点 长度的测量 点评 刻度尺不是0 起点的刻度尺 测量时刻度尺的示数与刻度尺测物体的起 点读数的差就为物体的长度 15 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 尺 实际的长度会变小 用它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

13、度 这样测量的结果将 会偏大 故选 A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测量 点评 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 实际的 长度会变小 导致机器零件的长度偏大 16 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明的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 小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也 是 cm 测量的精度是相同的 A 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不合题意 B 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不合题意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不合题意 D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测量 点评 在长度的测量中 需要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 填空题 17 1mm 不同 窄 弹性好 解析 试题分析

14、 裂缝的宽度是7 00cm 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此可知 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 1cm 即 1mm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为了得到该裂 缝的平均宽度 小明应该在裂缝的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任何物体都具 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从冬季到夏季 由于温度升高 桥面会膨胀 该缝隙 会变窄 弹性好的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 但不会破碎 硬度大的物体受力后直 接破碎 所以裂缝应填补弹性好的材料 考点 长度的测量 物体的属性 18 刻度尺 2 80 解析 试题分析 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时 要先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 1cm 读数时要求 估读

15、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上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 80cm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19 1mm 1 15cm 解析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 刻度尺使用之前 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 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起始端没有从 0 开始 把 1 00cm 处当作 0 刻度 读出末端刻度值 减去 1 00cm 即为物体长度 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解答 解 由图知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因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 位 所以数值估读到0 1mm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 15cm 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3 00cm 物体的长度 L 4 15cm 3 00cm 1 17cm 故答案为 1mm 1 15cm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度尺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要熟练掌握 注意刻度尺 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 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 同时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0 1 2 1 40 解析 甲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 读数是 1 2cm 乙图中刻度尺的 分度值是 1mm 读数是 1 40cm 21 1mm 25 45cm 解析 1 由测量结果 25 43cm 分析 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 需要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mm 即它的分度值是1mm 2 物体的长度 25 43cm 25 45cm 25 46cm 3 25 45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