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232352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322 大小:30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2页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2页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2页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2页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习题完整 第一章绪 论 一 选择题 一 A1型题 1 伤寒杂病论 成书的年代是 A 春秋时代 B 西汉末年 C 战国时代 D 晋代 E 东汉末年 2 伤寒杂病论 的作者是 A 王叔和 B 成无己 C 机 D 林亿 E 华佗 3 首次全文注解 伤寒论 的是 A 思邈 B 王叔和 C 成无己 D 林亿 E 柯韵伯 4 伤寒论 中并病是指 A 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 一经证候未罢 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 的证候同时出现 D 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 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 候 5 伤寒论 中合病是指 A 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 一经证候未罢 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

2、的 证候同时出现 D 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 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6 下列哪一种是对 伤寒论 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B 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 感受寒邪 感而即发的疾 病 E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 以恶寒 发热 头痛 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 7 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 A 循经传 B 表里传 C 直中 D 并病 E 合病 8 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 A 直中 B 并病 C 表里传 D 两感 E 越经传 9 除重复与佚方外 伤寒论 共载有方剂 A 113 首 B 112 首 C 111 首 D 397 首 E 245 首

3、 10 关于 伤寒论 一书主要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 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 B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 的证治 C 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 D 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 兼述外感温热 未论及杂病 E 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 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 二 X型题 1 伤寒学 的研究容包括 A 伤寒论 的版本及流传情况 B 中医经典著作 伤寒论 C 经 的成书 年代 D 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 伤寒论 的学术成就 E 伤寒论 的学术发展史 2 构成 伤寒学 的要素包括 A 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容 B 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 流派 C 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

4、与水平的研究队伍 D 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 E 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3 伤寒论 的学术渊源包括 A 经 B 难经 C 神农本草经 D 汤液经 E 甲乙经 4 伤寒论 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A 总结了前人的成就 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B 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 极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C 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 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 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E 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 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 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5 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有 A 正气的盛

5、衰 B 发病的季节 C 邪气的轻重 D 治疗的当否 E 感邪的性质 6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八纲是对疾病的病位 病性 邪正盛衰 趋势等方面的总的概括 B 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 具体化 C 六经辨证来源于八纲辨证 D 八纲贯穿于六经辨证之中 六经辨证体现着八纲 E 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 7 影响伤寒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 A 体质因素 B 自然因素 C 文化因素 D 种族因素 E 社会因素 8 六经病传变的方式有 A 越经传 B 循经传 C 表里传 D 上下传 E 手足传 9 六经病发病的方式有 A 合病 B 并病 C 直中 D 两感 E 晚发 10

6、下列哪几项属于六经病证的基本治则 A 治病求本 本于阴阳 B 祛邪扶正 分清主次 C 调和阴阳 以平为期 D 明确标本 分清缓急 E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二 非选择题 一 名词解释题 1 伤寒 2 六经 3 六经病 4 六经辨证 5 传变 6 直中 7 合病 8 并病 9 两感 10 表里传 二 填空题 1 伤寒杂病论 现已分为和两部著作 2 现今通行的两种 伤寒论 版本是本和本 3 一般而言 三阳病的治则是以为主 而三阴病的治则是以为 主 4 六经病是为依据 对人体感受外邪后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进行 分析 归纳与概括的结果 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 也可看作 既 又的证候群

7、 5 六经辨证是以为基础的 主要适用于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体 系 三 判断说明题 1 伤寒论 成书于西汉末年 2 伤寒论 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专著 3 伤寒论 所论述的伤寒是狭义的 4 六经的实质是指外感热病的六个不同阶段 5 东汉末年 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邪的途径是 从口鼻而入 四 简答题 1 简述 伤寒学 的概念 并说明确立 伤寒学 的依据 2 试述 伤寒论 的学术渊源 3 伤寒论 的六经辨证与 素问 热论 的六经分证有什么关系 二者有哪些 不同 4 六经病为什么会发生传变 试述传变概念及影响传变的主要因素 5 简述 合病 并病 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 6 为什么说 伤寒论 系统运用了

8、八法 请举例说明 五 论述题 1 什么是六经 六经病 六经辨证 三者有何不同 2 伤寒论 的学术成就有哪些 3 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4 脏腑辨证与六经辨证是什么关系 5 伤寒论 的基本治则包括哪些方面的容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择题 一 A1型题 1 E 此题审查对 伤寒论杂病论 成书年代的掌握 2 C 此题审查对 伤寒论杂病论 作者的掌握 3 C 此题审查对 伤寒论 注家及学术发展史的掌握情况 4 B 此题审查对并病概念的掌握 5 C 此题审查对合病概念的掌握 6 B 此题审查对伤寒概念的掌握 7 B 此题审查对伤寒传变方式的掌握 8 D 此题审查对伤寒发病方式及传变规律的掌握 9

9、B 此题审查对 伤寒论 所载方剂数量的掌握 10 B 此题审查对 伤寒论 论述容与全书性质的掌握与了解 二 X型题 1 ABDE 本题审查对 伤寒学 研究容的掌握 2 ABCE 本题审查对 伤寒学 构成要素的掌握 3 ABCD 本题审查对 伤寒论 学术渊源的掌握 4 ACDE 本题审查对 伤寒论 学术成就的掌握 5 ACD 本题审查对影响六经病传变的主要因素的掌握 6 ABDE 本题审查对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关系的掌握 7 ABE 本题审查对影响伤寒发病因素的掌握 8 ABC 本题审查对六经病传变方式的掌握 9 ABCD 本题审查对六经病发病方式的掌握 10 ABCD 本题审查对六经病证基本治则

10、的掌握 二 非选择题 一 名词解释题 1 伤寒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外 感风寒 感而即发的疾病 2 六经 是生理性概念 即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的总称 由于 每经又分为手足二经 因而总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 3 六经病 是病理性概念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 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 归纳与概括的结果 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 阶段 也可看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证候群 4 六经辨证 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 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 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 病因的属性 病

11、势的进 退缓急等因素 对外感疾病发生 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 综合 归纳 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 证候的性质与特点 邪正消长的趋向 并以此为前提决定 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 5 传变 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 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 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 但传变常并称 6 直中 是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 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 7 合病 是指六经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 无先后次第之分者 8 并病 指一经的病证未罢 而另一经病证又起 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9 两感 指以表里相合的阳经与阴经同时发病的起病方式 10 表里传 指六经病传变时表里相合的两经相互传变 二 填空题

12、 1 伤寒论 金匮要略 2 明 开美复刻宋本 宋 林亿本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3 祛邪扶正 4 中医基础理论不同阶段互相联系相互独立 5 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 气血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外感疾病 三 判断说明题 1 不正确 伤寒论 成书于东汉末年 2 不正确 伤寒论 一书不仅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的证治 还阐述了 部分杂病的证治 为外感热病与某些杂病的辨证论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辨证纲领 与方法 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治疗的一般规律 从而为后世临床医 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不正确 伤寒论 以伤寒为名 书中又分别论述了伤寒 中风 温病等 所以全书所论应属广义伤寒的畴 但从全文的篇幅来看

13、又重在以论述人体感受 风寒之邪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主 4 不正确 六经即太阳 阳明 太阴 厥阴的总称 统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 脏腑的生理功能 是生理性概念 六经病才是病理性概念 才可以看作外感热病 的六个不同阶段 5 不正确 汉时代 直至东汉末年 中医对人体感受外邪的认识 多局限于 邪 从肌表皮毛而入 而 从口鼻而入 是后世温病学家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新理论 四 简答题 1 伤寒学 是以中医经典著作 伤寒论 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 伤寒论 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 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涵 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 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容 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 学科

14、 确立 伤寒学 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本学科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涵 外延 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 主要研究容 这无疑是中医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其次 本学科有近一千八百 年连续不断的学术研究与发展史 而到明清之际 就已有学术流派的形成 虽然 学者对学术流派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但在这一学术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流派 的观点却是一致的 其三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无论是在国还是在日本 朝鲜 国 都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 对 伤寒论 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研究成果 本 学科的研究领域 除 伤寒论 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之外 尚包括其成书背景 版本流传 学术沿革 以及历代注家研究 伤寒论 的方法 成就

15、 时代特征等 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第四 伤寒论 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 辨证论治的专著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 其影响不仅遍及中医临床各科 而且还涉及到中医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 中医诊 断学 方剂学等学科 其在中医药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学术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可见 对 伤寒论 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 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连续不断 的学术发展史 众多的学术流派 大批的研究人员 大量的研究文献 研究对象 明确 研究围清楚 是中医诸多学科的基础 在中医学术领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 能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学术地位 伤寒论 这一学术领域 已由一部著作 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

16、丰富研究容的独立学科 当前提出伤寒学的概念不仅具有严 格的科学依据 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伤寒论 的学术渊源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基础理论主要继承于 经 难经 阴阳大论 其二 诊法是从 经 难经 而来 不 过其间的脉诊系将 经 的三部九候法简化为上 中 下三部诊法 并将其与 难 经 的独取寸口法有机结合而成 其三 药学理论全面继承了 神农本草经 及 胎胪药录 的成果 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发扬光大 其四 方剂主要来源于古 汤液经 并在此基础上 博采众方 而成 其五 诊治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在 充分综合前人理论 继承先贤经验的基础上 再加以亲身反复的临床验证总结而 来 3 伤寒论 的六经辨证是在 素问 热病 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不 过二者又有显著的差别 素问 热病 的六经分证只论述了热证 实证 未涉 及寒证 虚证 其证候变化也只讨论了两感一种 其治疗仅提及汗 下两法 既 不具体 更不完善 伤寒论 的六经辨证则全面论述了风寒温热之邪侵袭人体 之后 脏腑经络 营卫气血 邪正消长 表里出入 虚实转化 阴阳盛衰等多种 病证及其变化规律 其治疗不仅包括了汗 吐 下 和 温 清 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