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_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版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232337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6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_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徐州市_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徐州市_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徐州市_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徐州市_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_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_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套 一 单项选择题 1 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A 应试教育B 科举考试C 英才教育D 素质教育 2 有学者说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 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 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3 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 大致是在 A 原始社会初期B 奴隶社会初期 C 封建社会初期D 资本主义初期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 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 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 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 学记 中就提出了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居学 的课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D

2、 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 5 平常所说的三结合教育 这三结合是指 A 学校 家庭 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B 教师 学生 教室的三结合 C 历史 现实 未来的三结合 D 教科书 实验室 网络的三结合 6 20 世纪 20 年代 抱着教育救国思想 从事平民教育 乡村教育运动 创办晓庄师 实 践生活教育理论 著有 中国教育改造 的教育家是 A 鲁迅B 徐特立C 行知D 梁启超 7 中小学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这是因为 A 教师都要评职称B 写写论文 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C 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D 没事找事做 8 提出 师者 人之模 的教育家是 A 孟子B 荀子C 扬

3、雄D 老子 9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 因此要 A 坚持教师为中心B 坚持教材为中心 C 实施因材施教D 实施标准化考试 10 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杜威B 怀特海C 布鲁纳D 克伯屈 二 名词解释 1 终身教育 2 学制 3 教育方针 4 激情 5 心境 6 热情 三 论述题 1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 2 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 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DDBCA 6 10 CCCCB 二 名词解释 1 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 实验和成就 换言之 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 它包 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 各项容 从一个人

4、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 不间断的发展 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2 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 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 律效力的 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 交叉 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 育基本制度 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的 数及国家 学校 公民教育权力的分配关系 3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 是教 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 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 行动纲领 4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 如狂欢 暴怒

5、痛哭等 5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续的情绪 如心情舒畅或闷闷不乐等 在心境产生的全部时 间里 它能影响人的整个行动表现 保持它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使一切都感染着某种情 绪的色彩 6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 稳定而深刻的情感 如对党 对祖国的深厚而强烈的热爱 三 论述题 1 答 1 组织有效的复习 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时注意 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 复习方式多样化 2 适当的超额学习 3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2 答 1 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 2 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把看 听 说 练结合起来 4 把概念讲深讲透 5 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3 答 1 帮助学生形成正

6、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 3 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 4 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教师书教师考试时间职业老师资格 第三套 一 填空题 1 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2 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 年清政府设立的 3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4 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和 5 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 和 三种形式 6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辅助形式有 等 7 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 这三种计划是 和 二 名词解释 1 教学组织形式 2 班级授课制 3 课程 三 单项选择题 1 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7、是 A 德育原则B 德育途径C 德育方法D 德育模式 2 在知 情 意 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 A 知情B 知行C 意行D 知意 3 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教育者 教 的客体不是双客体 而是一种复合客体 B 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 如何教 和 教什么 的过程 C 教育者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因素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更确切地说是 教 的 主 D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 学 的主体 4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 人力资本投资 这本书里 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 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 收益 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 A 教育的经济

8、功能B 教育的文化功能 C 教育的自然功能D 教育的道德功能 5 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目标是 A 10 年B 6 年C 9 年D 12 年 6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 A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B 英国哲学家培根 C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D 英国哲学家洛克 7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 教育的科学属性B 教育的生产属性 C 教育的社会属性D 教育的艺术属性 8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育 养子使作善 把 教育 作此解释的是 A 许慎B 孔子C 朱熹D 愈 9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的发布时间是 A 1985 年B 1986

9、年C 1987 年D 1988 年 10 主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 A 社会本位论B 个人本位论C 政治本位论D 本位论 四 简答题 1 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部矛盾转化规律 2 简述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班级授课制 2 京师同文馆 3 综合性 可操作性 灵活性 4 容型 形式型 方法型和综合型 5 讲述 讲解和讲演 6 班级授课制 个别教学制 分组教学制等 7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二 名词解释 1 教学组织形式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 结构 2 班级授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

10、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 的班级 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 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3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 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 包括人类世 代积累的历史经验和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个体经验 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 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 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三 单项选择题 1 5 CBBAC 6 10 BCAAB 四 简答题 1 答 1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 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 外因是条件 因是根据 外因是通过因 而起作用的 3 德育过

11、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2 答 1 学生的知 情 意 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 学生思想部矛盾转化规律 4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第四套 一 填空题 1 德育是 的总称 2 德育容包括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容主要有三方面 即 4 德育过程通常由 和 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6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7 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 晓之以理 8 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 等 二 名词解释 1 学校德育 2 冶法 3 说服法 三 选择题 1 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A 科尔伯格B 彼得 麦克费尔C 班杜拉

12、D 皮亚杰 2 教育者利用模 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A 说理教育B 榜样示C 冶教育D 指导自我教育 3 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 劳动D 班主任工作 4 教学是 A 教师教的活动B 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5 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最初是由教育家 提出的 A 杜威 B 赫尔巴特C 孔子D 夸美纽斯 6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 引起学习动机B 巩固知识C 领会知识D 运用知识 7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 进行示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 演示法B 实验法C 练习

13、法D 讲授法 8 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B 赫尔巴特C 孔子D 夸美纽斯 四 简答题 1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容与方法是什么 2 简述学生的知 情 意 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3 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2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3 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 4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容和方法 5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 组织活动和交往 7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 导之以行 8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劳动 共青团活动 班主任工

14、作等等 二 名词解释 1 学校德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 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部 矛盾运动 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2 冶法 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有人格感化 环境 冶和艺术冶等 3 说服法 是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 使学生提高认识 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包括讲解 谈话 报告 讨论 参观等 三 选择题 1 C2 B 3 A 4 D 5 B 6 C 7 A 8 D 四 简答题 1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容与方法是什么 答 1 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

15、 协调校外各种教育力量 2 简述学生的知 情 意 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答 1 知 情 意 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 知 情 意 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 导之以 行 3 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答 1 具有引导性 目的性和组织性 2 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3 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 心理学原理组织 的 第五套 一 填空题 1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 2 率先使用 班级 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 3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4 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美国管理

16、学家 5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 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 积极性 的管理机制 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6 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 名词解释 1 班级 2 班级管理3 平行管理4 目标管理 三 选择题 1 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 的 平行影响 的教育思想 A 赫尔巴特B 马可连柯C 巴班斯基D 乌申斯基 2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了解和研究学生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 情 意 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其进行的顺序是 A 以知为开端 知 情 意 行依次进行 B 以情为开端 情 知 意 行依次进行 C 以意为开端 意 知 情 行依次进行 D 看具体情况 可有多端性 4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 教育者与德育容 方法的矛盾 B 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 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5 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 A 科尔伯格B 彼得 麦克费尔C 班杜拉D 皮亚杰 6 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A 科尔伯格B 彼得 麦克费尔C 班杜拉D 皮亚杰 四 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