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229598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一卷(选择)1.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面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

2、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着重强调“战国时期”“曾国国君乙”“其他诸侯墓”中发现“编钟”或“九鼎八簋”等“象征天子权威”之物。根据所学可知,以象征天子权威之物陪葬诸侯是不符合周代礼乐制度的,表明战国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秩序被破坏。故答案为D项。AB项,陪葬品丰富、刺激了精神生活需求的表述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 ,材料强调的是诸侯墓中

3、发现了象征天子权威之物的陪葬品,排除;C项,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的表述明显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3. 宋代134位宰

4、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表明当时A. 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彻底杜绝B. 科举制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C. 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D. 科举制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这说明科举制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官员的主体,但是它不能表明AC,当时还是存在恩荫做官的现象的,故排除AC;“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说明当时的科举造就了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故选D;材料不能表明B,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4.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

5、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这位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高祖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出自“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宋太祖为了加强君权,劝导其臣子多积田宅,以遗子孙,歌舞升平,君臣之间不去猜疑。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5.罗马法规定: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这一规定也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为条件,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教训该奴隶或者纠正他的恶习,则不构成侵辱。这一规定A. 维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权B. 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 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利益D. 强化公民的法律道德意识

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没有主人准许,对他人的奴隶的鞭打虐待,构成了侵辱,因为这种行为被看做是对主人的间接侵辱”可以看出其维护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权,故A项正确;对奴隶的规定明显的违背了人人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保护奴隶的基本人权和利益,故C项错误;奴隶不属于罗马公民,因而材料与公民的法律道德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核心【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罗马法的内容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罗马法形成发展的认识和理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包括习惯法和以十

7、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成文法在内的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在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新的社会变化,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这些内容适应了后来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要, 成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6.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A. 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B. 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C. 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D. 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答案】B【解析】A项从

8、“星条旗“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美国,排除;B项选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歌词采用的是19世纪德国诗人所写的一首反映当时德国人民心愿的诗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排除;C项”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等可以判断应是法国马赛曲,故C项正确;D项”神佑女王“等信息可以判断是英国,排除。点睛:此题借助于各国的国歌考查了各国相关的历史。美国独立后,以北美13个殖民地作为国旗的一部分,以星条旗作为国旗;德国是在四分五裂的基础上实现统一,而后建立近代的政体的,因此德国的国歌具有维护统一和民主的双重含义;法国则是较多的体现自由、民主等启蒙思想理念;D项则是体现的是君主立宪制的特点。7.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

9、,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从材料中可知A. 美园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B. 美国中央政府权威并未建立C. 美元对英铹有重大依赖性D. 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答案】B【解析】按照材料意思,当时的美国形式上规定了统一的货币,但是地方各州各行其是,这意味着中央政权松散无力,故B项正确;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地方各州的货币价值不同,不是强调美元对英镑的依附,故C项错误;1787年宪法颁布以后才确立起民主共

10、和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针对1美元价值的多少,不同州有不同的看法与政策;面对货币发行如此重大的事务,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政策,说明当时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国家十分松散。8.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是A. 北京条约B. 洋务运动C. 甲午战争D. 瓜分狂潮【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故答案为C项。北京条约没有体现出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的特征,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

11、为挽救内忧外患局面进行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的表现是列强瓜分狂潮,但瓜分狂潮是因甲午战争引发的,排除D项。点睛: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9.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 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B. 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C. 激化了

12、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 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东南汉族大员签订“东南互保”而不尊皇命,反映中央权力衰微地方权力增大,故A项正确。腐朽封建制度和国力衰微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汉族东南大员”的作为不能代表整个汉族,故无法推断出缓和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排除C。外交事务属于国家间的交往,东南各省与列强的协议不在外交范围内,排除D。【详解】请此输入详解!10.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

13、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A. 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B. 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C. 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D. 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信息未体现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不选A。材料没有准确界定采访区域,不选C。材料未涉及采访中立原则,不选D。原名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后在中国发行时改名,是顾及执政的国民政府,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西行漫记【名师点睛】11.巴黎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监督,他们是可以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可以

14、随时撤换的。”这表明公社A. 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B. 实行直接民主C.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D. 赢得了广泛的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大多数人”以及“接受监督随时撤换”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A正确。材料只涉及了民主原则,但不能确定是直接民主,B错误。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C错误。D项虽然正确,但是不能体现实质,不如A项深刻。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项。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但并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也是民主政治,所以不可以把二者等同。12.1954年是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这是因为A. 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C. 召开了人大颁

15、布了宪法D. 创建了多党合作的政局【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是经济领域重大变革,与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故B项错误;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新中国政治制度重要里程碑,故C项正确;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时间信息“1954年”和关键词“政治制度建设”,结合1954年宪法颁布的意义分析解答即可。1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的评论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建立在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河缅甸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