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229427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藏那曲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讥讽 fng 服辩f 聒噪guB. 间或 jin 累计li 忌讳huC. 侍候sh 嬉闹 x 汲取jD. 地壳qio 围剿jio 晌午 shng【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择 “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

2、误的一项”。B项,“忌讳”的“讳”应读(hu)。故选B。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引经据典 微不足道 自食其力 比比皆是B. 各抒己见 气象万千 争红斗艳 望尘莫及C. 天衣无缝 弱不禁风 指手画脚 斜风细雨D 翻山越岭 淅淅沥沥 望川秋水 如法炮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判断字形,要靠平时积累,更要掌握根据字的偏旁推测字义的方法,同时,要结合词性、词语的结构、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D项,“望川秋水”中的“川”应写作“穿”。故选D。3.请指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 “唉

3、”!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B. “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理着筐绳,一面真像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可痛啦。”C. 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D. 晴朗的天空,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曾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月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具

4、体而言:(1)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正确的书写位置;(3)注意标号与点号连用时的规范。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项,“!”应放在引号内,与“唉”是一个整体,表示感叹的强烈语气。B项,将“批评起来”后的冒号改为逗号,这是间接引语,话语在两段,中间插入对说话者的描述。C项,正确。D项,“荡胸生曾云”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表明“转瞬间”是个完整的句子。综合以上分析:故选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以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B. 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精品图书参展,宣传本省在加入W

5、TO的新形势下,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C. 对WTO问题的关注,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D. 希望这几位平凡的女性,能带给广大读者以深思尤其是广大姐妹。在信息时代,如何做一个现代女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主干:看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句式的混用、语序是否恰当、有无

6、逻辑错误、句式杂糅等。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句式杂糅,“为了”表目的,“达到”也是表示目的,所以原句可删“达到”。B项,无语病。C项,成分残缺。应在“挑战”后加一个“上”字,从而与前面“集中在相呼应,也就是要构成“在上”的介宾短语。D项,语序不当,“尤其是”表示递进关系,所以在语意上应该有由弱到强的意味,故原句应将“广大读者”和“广大姐妹”交换语序。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

7、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2)难道你看不出我可能跟这事有关吗?(3)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4)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A. 借代 设问 反复 借代B. 比喻 反问 排比 借代C.

8、借代 设问 反复 比喻D. 比喻 反问 排比 比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择 “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第(1)句“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是比喻句,将“层峦叠嶂”比作“水墨山水”。其中本体是“层峦叠嶂”,喻体是“水墨山水”。第(2)句“难道你看不出我可能跟这事有关

9、吗”是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第(3)句“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句子由三个相同的句式“每当每当每当”构成,所以是排比句。第(4)句,“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人物的局部特征“马褂”和“西装”指代对应的人。故选B。6.下列各组句子中,是原句,是扩句,其中扩句有误的一项是A.我知道母亲的心。我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睛里,知道了一位饱经艰辛的母亲的爱子之心。B.我望着大海。在厦门海滨,我常常痴痴地望着大海的潮起潮落。C.古代植物是宝贵材料。这些

10、被保留下来的的古代植物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材料。D.人们返回村庄。荷锄晚归的人们沿着小溪返回炊烟袅袅的村庄。A. AB. B 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续写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是将词语或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是为了把话说得具体、形象、生动、精确。此类题答题方法:一是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二是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

11、。三是展开联想想象,适当添枝加叶,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或列举,或补充,或承接,掌握扩展方法。本题要求选择“扩句有误的一项”。B项,原句是“我望着大海”,而扩后的句子是“在厦门海滨,我常常痴痴地望着大海的潮起潮落”,将扩后的句子压缩,得到主干:我望着大海的潮起潮落,这与原句有出入了。故选B。7.下面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一项是A. 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改为主动句:家务和耕种占去了她的大半时间。B. 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改为肯定句: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应该

12、批评。C. 沙漠是可以征服的。改为反问句:难道沙漠可以征服的吗?D. 由于带的钱不够,他只好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由于带的钱不够,他不得不打消了买这本书的念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需要注意的仍然是:不改变原意;句子无语病。句式变换的解题思路:弄清原句的句间关系;分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明了原句结构的调整方向;增删字词,衔接语意。本题要求选择 “下面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一项”。C项,原句 “沙漠是可以征服的”,也就是人能够征服沙漠;而改后的语句“难道沙漠可以征服的吗?”变成沙漠是不可以征服的意思了。实际上,原句变成反问句应该是:难道

13、沙漠是不可以征服的吗?故选C。8.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恰当的一项是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的东西 很迟钝。 虫子在飞, 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 能分辨清楚。A. 却 只有 尽管 都B. 却 只要 无论 都C. 都 只要 尽管 却D. 都 只有 无论 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把握与运用能力。关联词往往表达的是句子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需要我们做题的时候瞻前顾后,反复推敲。而关联词的考查题型往往是判断搭配得当与否和根据语境正确选用。本题要求选择“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恰当的一项”。语境是有关青蛙眼睛特点的描述。第一空之

14、前的语境是“看动的东西非常敏锐”,显然后面的语境与之相反,所以用表示转折的词语“却”,从而排除CD两项;而后面主要讲在动态的时候,青蛙的敏锐表现。第二空后面的语境是“能分辨清楚”,其实是个假设关系的关联搭配,意思是“只要”虫子在飞,青蛙“就能分辨清楚”。所以第二空后填“只要”,从而排除AD。而第三空与“飞得多快”形成无条件关系,意思是“无论”飞得多快,“都”能分辨清楚。所以第三空应填“都”。综合以上分析:故选B。9.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紧挨着枣红马的是一匹白马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从头到尾一片清白,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

15、么洒脱矫健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笑,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