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4226794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解析版)“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及实质1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特点(1)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2)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3)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

2、他。(4)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5)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6)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的总路线。4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经济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的形

3、式。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事件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

4、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1)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2)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形式及发展阶段1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

5、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2形式(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形式。3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2)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

6、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1内容(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

7、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

8、起基础性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辩证看待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首先奠定了新中国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中央政府得以集中整个治理范围内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兴修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对工业发展的贡献:计划经济体制的施行,使中国有限资源得以集中

9、,用以有计划地投资工农业项目,经过近 30 年的艰辛努力,中国实现了的初步工业化,建立起了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再次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中国分散的小农经济与解决民众吃饭问题及工业化对各种农产品原料的大量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农业势必要走上一条集体化的发展道路,农民由原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逐渐转变为集体占有生产资料、集体共同生产、劳动产品共同分配的集体化生产方式。最后基本建立全民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1.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建立了完整的全民就业制度,形成了全民就业体系。在城市,施行统一的劳动力招收调配制度。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

10、复员军人由国家统一安置。统一分配和統一安置的人员都成为用人单位的固定工。2. 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对于未就业的、单位以外的人员,通过社会救助的方式实行保障;在农村实行“五保”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单位与非单位、城市与农村具有差异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通过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资源进行整体优化配置,实现了社会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社会分散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集中、有目的地使用上,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二、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第

11、一、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副作用:经过划经济体制在经历了施行的初期和社会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的高速发展期后,体制僵化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在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行政体制和平均主义分配制度的共同作用下,体制僵化的弊端造成的资源配置错乱、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情况越发严重。第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参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经验,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这种所有制并非是全民所有制,而是政府所有制。政府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对国家生产资料的使用权。这种所有制虽然方便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调配并保证了企业和民众对政府指令性计划的服从,却将政府横亘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造成产、消,供、需之间的彻底脱节

12、,致使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低下,长期得不到提高的问题。同时,政府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力也为其带来了负责保障民众基本生活的义务,在生产力发展受阻后,政府的财政和物资负担日见沉重。一、选择题1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二者都()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答案】A【解析】据材料“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基本方向正确”可知,二者都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故A项正确;龚育之的观点不够全面,没有

13、看到总路线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C项只符合薛暮桥的观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但搞早了或搞急了”不符,故D项错误。2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40.359.71957年10023.676.4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1958年“大跃进”带来的后果,故C

14、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3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4毛泽东在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谈话时曾指出:

15、“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该讲话的发表()A确定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B为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形式D有利于指导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答案】D【解析】“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说明是三大改造完成后,“只要社会需要,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说明形式比较灵活,体现了从当时实际出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故D项正确。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是1952年完成的,这一时期仍有资本家,故A项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指的是19531956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故C项错误。5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