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4226638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6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1.地位上的先进性:全面繁荣,长期领先于世界;2.内容上的实用性:实用性很强,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探讨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3.研究方法上的经验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缺少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4.应用上的封闭性: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缺乏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1.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政治:国家统一,中央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重视和支持科技发展;3.内

2、外交流:民族融合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民族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4.人才: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进步培养了大量人才;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古代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精神和个人努力。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传统科技重

3、实用,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魏晋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1.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2.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动力;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1.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2.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

4、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3.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1.艺术结构: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2.语言风格: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3.表现方法: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也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创作的准则。4.形象塑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汉赋辞藻

5、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娱乐功能强的特点。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态的描绘。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时期时代特征文艺成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教化德行,屈原创作离骚抒发情怀秦汉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词藻描绘恢弘时代隋唐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最终形成唐诗繁荣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词、戏剧、风俗画

6、等世俗文学艺术发展明清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1.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普及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D近代教育的发展【答案】A【解析】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17世纪时,欧洲家庭藏书比14世纪时大大增加,说明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A项正确。2.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

7、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据此可以推知()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 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 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答案】B【解析】理学形成于宋代,与材料时间“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君臣佐使”配药组方的基本原则暗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太医依病状加了三味药,实为一种创造性尝试,但被判绞刑,可见君主专制体制阻碍了医学实践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该太医令“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表明他并未固守辨证施治,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故D项错误。3.1900

8、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答案】A【解析】根据“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和“公元前49年”可判断西汉时期纸已传到西域,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仅仅反映了纸的传播情况而不是造纸技术的发明地,故B项错误;据材料“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说明西汉是纸和竹简并用的年代,造纸并不是十分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新疆楼兰发掘出25

9、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并未说明整个新疆的纸使用情况因此不能说明普遍使用麻纸,故D项错误。4.宋书版刻风格多样,浙本多用欧体,蜀本多用颜体,江西刻本则欧、柳兼具。清末民初,西泠印社仿刻宋版字体、拼版印刷,是为“仿宋体”的由来。据此可知()A宋代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B宋代书法崇尚唐楷法度C宋体是书法和雕版技术的产物D仿宋体具有多种字体字形【答案】C【解析】“宋书版刻”说明使用雕版,故A项错误;宋代书法“尚意”,故B项错误;使用雕版且用“欧体、颜体或者兼用”,故C项正确;仿宋体即是一种字体,故D项错误。5.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

10、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答案】B【解析】古希腊以观剧来提高公民参政的素质,文艺功能的政治化只符合古希腊,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古希腊戏剧繁荣以及宋代戏剧世俗化而走向成熟的共同原因,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中国宋代,故C项错误;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与戏剧的繁荣无关,故D项错误。6.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这折射出()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

11、正义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小说兴起,属于民间文学,与政府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小说的内容“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可以看出表达了民间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故B项正确;小说带有虚构演义成分,只是表达了民间的一种理想诉求,而非现实中借助清官伸张正义,故C项错误;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带有加工创作的印记,并非体现官民价值观念趋同,故D项错误。7.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B离骚抒发了作者优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C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D宋词、元曲和明

12、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诗经是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故A项错误;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是汉唐大一统、国家经济繁荣在思想情感上的体现,故C项正确;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8.甲骨文的“法”字,由去、水、鹿三部分构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物迁徙的启发,由此可以推断“法”字最早的本质内涵是()A参天察地天命所归的正义思想B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C关注人类生命共同体的生存之道D古先民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答案】B【解析】“法”字最早来源于母鹿产仔季节动

13、物迁徙的启发,没有提及“正义”思想,故A项错误;到一定季节母鹿产仔要进行迁徙,这是“法自然”的结果,现代意义上的“法”意指标准,规范,人们必须按照“法”来行事,即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办事准则,故B项正确;到一定季节母鹿产仔要进行迁徙,这是动物的生存之道,但不是关注人类共同体,故C项错误;“长期野外活动的生命感悟”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9.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答案】D【解析】市场成熟含义广,而材料中“书画创作”

14、只是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仅仅是在追逐文人画方面,材料中“士大夫和富民”恰恰说明不是同一阶层,故B项错误;材料中“士大夫”对“通俗画”不感兴趣,没有表明其影响力巨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及不同阶层各有所爱,表明精神生活丰富,故D项正确。10.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答案】D【解析】戏剧是一种艺术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曲,开始走向成熟在元曲之前,故B项错误;题干中“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推知反映的是维护君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包公戏反映了民众的清官情结和君权的卫道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故D项正确。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