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高效模板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221633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高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高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高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高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高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高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高效模板(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 1949年9月 2 地点 北平 3 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以前 共同纲领 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以北平为首都 并改名为北京 决定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 以五星红旗为 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 4 意义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专题一 重要会议 二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2 内容 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决定以 共同纲领 为政府的施政方针 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朱德为人

2、民解放军总司令 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时间 1954年9月 2 地点 北京 3 内容 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 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四 中共八大 1 时间 1956年 2 地点 北京 3 内容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经济建设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在综合平

3、衡中稳步前进 4 意义 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 评价 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未能全面贯彻实行 八大二次会议 提出了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此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五 文化大革命 开始与全面发动 1 1966年5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 五一六通知 标志着 文化大革命 开始 2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 1978年底 2 地点 北京 3 内容 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4、线 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 意义 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实现了思想上 组织上 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七 中共十二大 1 时间 1982年 2 内容 邓小平明确提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 中共十三大 1 时间 1987年 2 内容 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

5、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九 中共十四大 1 时间 1992年10月 2 内容 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加快改革开放 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创立的建设

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3 意义 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十 中共十五大 1 时间 1997年9月 2 内容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21世纪 3 作用 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起着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作用 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 专题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 开国大典 1 概况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 毛泽东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并按动电钮 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2 地位 开国大典标志

7、着新中国的诞生 3 寓意 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英勇斗争28年 4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 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 新中国的成立 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 西藏和平解放 1 时间 1951年 2 谈判代表 阿沛 阿旺晋美 3 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4 昌都战役 解放了昌都 给西藏反动势力沉重打击 达赖亲政 5 历史意义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抗美援朝 1

8、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 美国侵略朝鲜 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中朝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2 抗美援朝的目的 保家卫国 3 抗美援朝的部队名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 4 司令员 彭德怀 5 抗美援朝的结果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 朝鲜停战协定 上签字 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6 历史意义 国际 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国内 保卫了中国的安全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7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 黄继光 邱少云 8 为什么称志愿军为 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

9、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 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为国家和民族赢得荣誉 9 我们应该学习志愿军的什么精神 顾全大局 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土地改革 注意这次土改保存了富农经济 1 土地改革的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2 起止时间 1950 1952年底 3 法律 1950年 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 做法 从1950年冬起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的土地 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 让他们

10、自己耕种 自食其力 5 到1952年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6 意义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被消灭 农民得到了土地 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专题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 1957年底 1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 条件 新中国成立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抗美援朝的胜利 土地改革的完成 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3 原因 国家经济出现根本好转 工业水平低下 基础薄弱 工业门类不全 4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1、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 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 一五计划的成就 1 1953年底 鞍钢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 3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5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 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 密切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7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 形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8 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6 取得成就的原因 1 党的正确领导 2 一五计划的科学编制 3 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 4

12、 苏联的帮助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1 时间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 主要规定 内容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性质 特点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 意义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 发展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三 三大改造1 三大改造的内容 对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 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 三大改造的形式 对农

13、业 手工业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 其中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是一个创举 4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1956年底 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与失误1 中共八大 略 2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 大跃进 运动 特点 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 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 目的 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口号 以钢为纲 全面跃进 后果 影响 造

14、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 坏浪费了资源 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一大二公 政社合一 影响 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 共产 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 教训 经济建设注意的问题 要立足于国情 坚持事实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 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制定农业政策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经济建设也要保护环境 3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取得的成就 1 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 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 洋油 的时代 实现了原油自给 2 新兴的电子工业 原子能工业 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3 涌

15、现出大批先进人物 大庆石油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 爱国主义精神 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 艰苦创业的精神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五 文化大革命 1 原因 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 林彪 江青一伙野心家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民主法制不健全 个人崇拜盛行 2 时间 1966 1976年 3 指挥机构 中央文革小组 4 两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5 开始标志 1966年5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 五一六通知 注意 导火线是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6 全面发动标志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

16、会通过了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 所谓 一月革命 1967年1月 王洪文等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 文化大革命 进入全面夺权的内乱阶段 2 二月抗争 1967年2月 谭震林 陈毅等老革命家抵抗文革种种倒行逆施 被江青一伙污蔑为 二月逆流 3 1971年 九一三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从理论上宣告了文革的破产 4 1976年的 四五运动 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7 结束的标志 1976年10月 四人帮 被粉碎 标志着 文化大革命 结束 9 教训 1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内民主制度 2 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三大改造完成后到 文革 结束 1956 1976 被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二十年 请结合史实说明曲折性的表现 1 曲折性表现 1958年提出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发动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 倾错误在全国严重泛滥 主要标志是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 风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发动 中国出现了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