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21694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21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2020(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2020(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2020(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2020(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安全)东马场号隧道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介1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11.3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41.4隧道区工程地质评价51.5工程重难点及应对措施61.6地震等级111.7施工周边环境及相关建筑物情况112编制依据122.1文件依据122.2规范依据123施工计划143.1施工进度安排143.2机械设备配置153.3施工材料配备计划164施工工艺174.1洞身开挖施工工艺174.2洞身支护参数204.3开挖方法234.3.1预留核心土开挖方法234.3.2CD法244.3.3三台阶开挖方法264.3.4台阶法施工284.3.5全断面开挖方法2

2、84.3.6横洞施工开挖方法294.3.7仰拱开挖304.3.8隧道开挖动态管理314.4隧道超前及初期支护施工324.4.1超前大管棚施工324.4.2超前小导管施工364.4.3锚杆施工384.4.4钢筋网片424.4.5钢拱架支护施工434.4.6喷射混凝土作业454.4.7各工序质量保证措施484.5钻爆施工494.5.1钻爆施工工艺流程494.5.2钻爆施工方法494.5.3钻爆效果检验514.5.4控制超欠挖措施515劳动力计划525.1施工人员配备52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536.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536.1.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536.1.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536.1.3安全管理

3、部门及专(兼)职人员546.2危险源风险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546.2.1隧道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546.2.2隧道坍塌风险形成主要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546.2.3突泥涌水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56.2.4岩爆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76.2.5岩溶主要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586.2.6断层破碎带主要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606.2.7程海活动断裂带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16.2.8岩堆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16.2.9火灾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626.2.10触电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26.2.11高处坠落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36.

4、2.12环境污染主要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636.2.13机械伤害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46.2.14爆破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56.2.15窒息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56.2.16物体打击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56.3安全生产措施666.3.1安全管理制度666.3.2开挖支护安全技术措施666.3.3“三宝、四口、五临边”的管理686.3.4施工安全用电686.3.5消防安全措施686.4文明施工措施696.5各类突发事故应急处置696.5.1应急预案总则696.5.2组织机构及职责706.5.3应急预案746.6监控量测1036.6.1监控量测主要内容

5、1036.6.2监控量测方法1036.6.3量测断面间距、测点布置1056.6.4量测数据统计分析和信息反馈1066.6.5工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1086.7超前地质预报1096.7.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择1096.7.2地质超前预报程序1096.7.3地质调查法1116.7.4地质素描1126.7.5地震波反射法(TSP203)1136.7.6红外探水1166.7.7地质雷达1186.7.8高分辨直流电法1196.7.9超前钻孔120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1237.1爆破施工方法选择1237.2隧道施工爆破设计1237.2.1爆破器材的选择1237.2.2装药结构与堵塞1237.2.3爆破网

6、络设计1237.2.4光面爆破参数设计1257.2.5断面的钻爆设计和炮孔布置1267.2.6起爆方式及顺序1267.2.7土坯房在不同距离的爆破振动允许药量1267.2.8爆破减振与降音措施1277.2.9光面爆破施工工艺1277.2.10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287.3通风系统1287.3.1通风方案1287.3.2具体施工方法1297.3.3风量及风压的计算1307.3.4风机选型1347.3.5施工通风布置1347.4供风系统1347.4.1隧道空压机站容量确定1347.4.2高压风管道的选择1357.4.3高压风管道的布置1367.5供电系统1367.5.1变压器的选择1367.5.

7、2供电线路的布置1377.5.3各种电器设备的布设1377.5.4施工照明1387.6隧道供水、排水1387.6.1隧道施工供水1387.6.2施工排水1387.7逃生通道1398附图及附表140附图1:CD法典型断面爆破设计图140附图2:全断面法典型断面爆破设计图143附图3:两台阶典型断面爆破设计图145附图4:三台阶法典型断面爆破设计图147附图5:逃生通道设计图149附表1:特种作业人员151附表2:风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153东马场1号隧道开挖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东马场1号隧道左线起止点桩号:ZK70+180ZK75+278,分界段全长5098m,右线起止桩

8、号:K70+130K75+335,分界段全长5205m,隧道区段位于程海东边,海拔在1869.9512512.482m之间,相对高差642.53m左右。属于特长隧道。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地质问题有突泥涌水、断层、岩溶、塌方等,影响因素多,是本项目的重难点工程。施工时因注意做好监测预控,提前探明前方围岩地质情况,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东马场1号隧道右幅级围岩所占比例30.7%,级围岩所占比例32.6%,级围岩所占比例36.5%,明洞10米;东马场1号隧道左幅级围岩所占比例31.4%,级围岩所占比例32.8%,级围岩所占比例35.6%,明洞8米;车行横洞7个,人行横洞8个。1.2工程地质与水文

9、地质概况1、区域地质构造拟建隧道区处于构造剥蚀断块高中山地貌区,区内程海断裂(F3)与隧道相交于K72+164(左幅ZK72+150),呈41夹角;其次生永安压性断裂(F5)与线路相交于K75+600(左幅ZK75+580)呈70夹角,距离隧道出口约270m。隧道受程海断裂(F3)影响较大,永安压性断裂(F5)距离洞身较远,未与隧道相交,对隧道影响小。根据云南省活动断裂分布图程海宾川断裂F59(对应程海断裂F3)属全新世活动断裂、发震断裂。断层带宽度约95米,断层产状31072,属压性逆断层。断层带岩性为灰岩,受断裂影响,断裂带及其附近岩体极破碎,据物探与钻探成果表明该断裂带岩层风化强烈、节理

10、裂隙发育,溶蚀发育,围岩等级低,稳定性差,富水性、透水性较好,且动态变化大。隧道开挖时,断裂带易成为导水通道,涌水风险大,断裂带及其附近岩体,突泥涌水现象严重。根据物探成果K72+994K73+169(左幅ZK73+009ZK73+180)区段,隧道轴线附近电阻率低,为100300欧姆米,推测为构造挤压破碎带,岩石破碎、岩溶强烈发育,富水性强。涌水、突泥风险大。据华丽高速工可地震安评报告资料,程海断裂线性地形地貌清楚,控制晚更新世地层和盆地分布,沿断裂多处出现清楚的山脊、水系、冲沟同步左旋位错,位错量多在200550m左右。探糟揭露4次古地震事件,并由此得出该断裂77.5级地震重复时间间隔为1

11、5002000a,第四纪以来,左旋走滑运动速率为2.0mm/a,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所以认为该断裂具有7级左右发震能力。2、气象隧道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云贵高原西缘及西北缘,属横断山脉及横断山脉与滇西北高原接壤地带,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地处气候特征表现为高原性气候,气候垂直分带特征较明显,冬春季寒冷而干燥,夏无酷暑,常有劲风;气候特征表现为干湿季节分明,山区气温较低,金沙江河谷两岸较炎热。据其差异性可分为三个带:(1)河谷亚热带,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18C;(2)盆地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3C;(3)山区温凉带,一般较冷冬雪夏雨,常阴云多雾。据丽江、永胜、华坪等气象资料显示区

12、内年平均气温最低月为1月(9.5C),最热月7月(最高气温31.2C),平均霜期117天,平均降雨量890950毫米,雨水集中于79月;蒸发量21002400毫米;山区气候多变,十一月至次年四月为旱季。3、地形地貌隧道区段地形坡度较陡,一般在4080,山脊浑圆,山谷间发育溶蚀洼地。沿线基岩裸露,石牙发育,岩溶中等发育。4、隧道区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东马场1号隧道隧道区范围内主要地层为上覆第四系坡残积(Q4dl+el)层、下伏泥盆系中统碳山坪组碳山坪组(D2l),侏罗系下统冯家河组(J1?f)地层,岩性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石英砂岩、砾岩、灰岩、白云质灰岩,以上各地层按照工程力学

13、性能并结合工程特征共划分为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单元层代号与隧道区纵断面图对应)。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坡残积(Q4dl+el)层(1)碎石土(单元层代号为):黄褐色,稍密中密状,碎石成分主要为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岩及石英砂岩;(2)粘土(单元层代号为):褐红色,稍湿,可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含少量灰岩碎石。2、侏罗系下统冯家河组(J1?f)岩层(1)泥岩(单元层代号为):紫红、红褐色,砂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强风化,节理裂隙极发育,多呈碎石土状,少量呈碎块状;(2)石英砂岩(单元层代号为):黄褐色,细粒结构,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多呈碎石碎块状;(3)泥质砂岩(单元层

14、代号为):黄褐色,中粒结构,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呈碎石状碎块状,局部夹薄层泥岩;(4)泥质粉砂岩(单元层代号为):黄褐色,中粒结构,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夹薄层泥岩,多呈大块状,部分呈碎块状;(5)泥质粉砂岩(单元层代号为)黄褐色,中粒结构,中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夹薄层泥岩,多呈大块状,部分呈碎块状;(6)(Fbr)断层角砾(单元层代号为):灰、褐灰、深灰色,具一定胶结作用,碎石、角砾成分主要为白云质灰岩、角砾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等,粒径一般为2100mm,局部为块石。3、泥盆系中统碳山坪组碳山坪组(D2l)岩层(1)白云质灰岩(单元层代号为):灰褐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强风化

15、,节理裂隙发育,呈碎石状碎块状;(2)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单元层代号为)灰褐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多呈大块状,部分呈碎块状。5、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隧道区区域上属金沙江水系,左侧临近程海,大气降水顺山坡向沟底汇集。以隧道中部为分水岭。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汇集、排泄于沟谷低洼地段,是程海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沿线断裂与褶皱构造较发育(程海断层F3区域内),规模大,延伸远,形成特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沿构造带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各段不一。区内沿北西向发育于脆性岩石的张性、张扭性断裂及其交汇带与向斜核部富水性较强,补给源面积大、水量丰富,泉点发育。K71+740处自然冲沟渗水,为松散堆积层汇集孔隙水。出露地层岩性为冲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砂岩碎石土,沟水流向220,流量约7.14L/s。K71+750左侧440m下降泉(出露高程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