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11536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卷第一部分: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16题(共18分)品味文章的习惯/三岛由纪夫1泉镜花说,他从来未曾糟蹋过任何有字的纸张,哪怕是一小张剪报;如今大众传播泛滥的时代,若还要这么字字珍惜,那可会累垮自己。周刊的宿命是读完就扔,在通勤电车驶过三、四站的时间里,一页页翻完之后就被留在行李架上,这是必然的趋势。我曾在国外的候机室里,看见有人将大开本的Life放在座椅上,上前去提醒对方有东西掉了的时候,反而还被告知说,那本杂志是丢掉不要的。像LIfe那种铜版纸印刷精美的杂志,若在日本的话还是比较受到珍惜,在美国就只是一般的周刊,终究落入看完就丢的命运。2在

2、这样的时代,品味文章的习惯会逐渐淡薄也是趋势吧!往昔人们说“小说欣赏”的时候,主要的意思乃是欣赏“文章”;现今读小说,就仿佛开车到郊外去踏青一样,而沿路的风景、路边的花草或是小河边钓鱼的小孩等等,往往无心理会,即使看见了也只是在眼前一闪即逝。3从前人们是一步一脚印去读完一本书的。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这样的节奏可算是天经地义。走路的时候通常会有许多事物吸引住你的视线,因为走路本身很单调,欣赏映入眼帘的每一件事物能增添走路的快乐。我要在这本文章读本里向各位大力呼吁:请在作品里慢慢走。_。从前的人们十分享受这片织锦的花样,小说家则因人们欣赏其织锦的美而得到喜悦。4到了现今,人们都说他们享受的不是文章而

3、是故事了,如今已经绝少听见人们赞美某个人的文章好,倒常听人说谁的小说有意思。然而,文章毕竟是小说唯一的实质,语言仍然是构成小说唯一的材料。我们在看画的时候,岂能无视他的色彩?语言就是小说中的色彩;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岂能忽略它的音色?语言就是小说中的音符。容我再重复一次,有很长一段时间,庶民大众欣赏文章的习惯方式,是透过耳朵来品味的,而贵族则是以眼睛来品味文章。不管用眼睛还是耳朵,日本古典文学当中值得品味欣赏的文章多如牛毛,被冠上“美文”之称的只是一部分翘楚,他仅仅是为供人欣赏之用,内容如何是其次,就像外观精致的日本料理一样。5我们生活在一个营养挂帅的时代,食物是否赏心悦目已经不再重要,但持平而

4、论,最上等的文章应该要嚼之有味而后富于营养的,不是吗?文章的滋味由水到酒,层次不一;又如同豆皮和牛排,种类各异,究竟何者才算上乘?我不敢妄下断论,只是文章的滋味有的清楚明了,有些则需要有充分锻炼过的味觉才品尝得出来。西洋人即便精通日文也未必能理解森鸥外和志贺直哉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清淡如水。水的滋味得要千帆过尽才能领略,然而醇酒和威士忌例如谷崎润一郎的作品,也同样令人流连啊!6徒有空泛修饰的文章现今都不以为美,另一方面,像公家机关的公文,那样制式的文章也不算好文章。即便有那种不假修饰、又不落制式窠臼的文章,要会品味的话,也需要读者的品位有所进步才能欣赏;可是偏偏这种文章的味道总在细微之处,

5、这就让一般民众的喜好,与之前提到的“精读读者”的喜好越来越疏远。在这里就不提是谁了,但我经常在大众为之着迷、甚至痴狂的作品里,看到许多其实相当糟糕的烂文章。相比之下,在江户时代,为近松和西鹤喝彩的民众还更懂得品味。虽然从文章的平均审美标准来看的话,近松门左卫门的文章过于雕琢,现在看来已变得老气乏味,可是在这样的文章仍受到喜爱的时代,他们从品味文章当中所得到的快乐,想必是无比丰盛的。1.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3分)2.对第3段中加点词“织锦”的恰当理解是_(2分)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3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那些投射在你眼底的围篱、远山、鲜花绽放的峭壁,都不只是沿途的

6、景色,更是以一个个词汇编织出来的。 在小说中驱车疾驶的时候,他不过是主题与情节铺陈的轨迹; 虽然快跑看完十本书的时间,用慢行的话可能只读得了一本, 若是慢慢走,你会发现那是一张语言编成的织锦, 可是借着慢行,你可以从一本书中获得读十本还得不到的丰富收获。 A. B. C. D. 4.依据文本,判断下面对“小说”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现今人们读小说更关注小说有没有意思,说明人们对小说的阅读不够专业和理性。 B.语言就是小说中的色彩,语言就是小说中的音符,离开语言,小说就什么也不是。 C.现代人读小说应该像到郊外踏青,沿路风景都无需理会,只需理解小说主题就行。 D.文章是小说唯一的

7、实质,语言是构成小说唯一的材料,故小说的干预功能不重要。5.第6段通过_和_的对比,说明读者品位的提高对于品味文章的重要意义。(2分)6.根据文意,第5段划线句中“森鸥外和志贺直哉”似可替换成“王维和陶渊明”,“谷崎润一郎”也可替换成“杜甫”,请你以三个诗人的具体作品为例,谈谈对划线句的理解。_(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远去的砖瓦窑/陈荣力南的田野和村庄,绿树葳蕤,河湾交叉,一片鱼肥稻香里,那黑油油的土地更是插一根筷子也能吐叶发芽。然而也因为肥沃加上人口稠密,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最珍贵的资源。因此若非有空旷的湖泊、水塘,废弃的小丘、土包,一般的村庄难得有制砖、烧瓦的砖瓦窑,

8、砖瓦产品的紧张也向是乡间的一大难题。或许是凭借了勾连官河的交通便捷,或许更是倚仗了河湾处一大片水浸低洼田的天生资源,小时候与我家一河之隔的江桥村,稀罕地有一座砖瓦窑。很少有人能说得清砖瓦窑的年岁,但砖瓦窑石砌窑身罅缝中摇曳的小树、细藤以及窑顶茂密的棘藜、野草,却无声地言说着砖瓦窑经历的风雨和沧桑。 砖瓦窑的忙碌和热闹是从秋收以后开始的。那时候搅拌泥坯的搅拌机终日嗡嗡地响着,村里的男劳力、女小工像辛勤的蜜蜂在窑场上进进出出,他们或拉泥或制坯或脱模,忙碌而不失秩序,疲惫中显着亢奋。砖瓦窑真正激动人心的场景是装窑后的点火时刻。那时候窑门已经封死,柴火全部填充,那张暗黑的八仙桌也已摆放在被里三层、外三

9、层村民围着的窑门口。八仙桌上点燃着大红的蜡烛、黄色清香,摆放着煮熟的猪头、鸡鸭和鱼肉,当一拜天地、二拜四方、三拜窑神的仪式一结束,随着窑头师傅“点火”一声吼,早站在窑身四周点火孔旁的男劳力,争先恐后将点燃的火炬向点火孔中掷去。刹那间,一条灼热的火龙便在窑身里窜滚、翻卷起来。自此,那白天洇漫成淡淡云衣的袅袅白烟和夜晚映红一角天空的灿灿火星,成为田畴和河湾边一年四季最让人憧憬的风景,在无数村民的眼中、心头飘拂、盘桓。 作为田野和村庄里最高的建筑,不乏新奇和神秘的砖瓦窑是小时候最充满乐趣的地方。放学后分成国、共二军爬砖瓦窑“攻守山头”,偷窑场里的泥坯搓泥蛋、掼“烂泥炮”;夏秋季节从窑场的断砖乱瓦堆中

10、抓蟋蟀,冬天猫在暖暖的窑洞里偷偷学抽烟如此的动作和场景,差不多是住在砖瓦窑附近孩子共同的记忆。与这记忆相伴的还有颇为和善的邵瘸子。邵瘸子原是江桥村的泥水匠,一次给外村人造房子时不小心跌下来落下了残疾,村里因此让他干了相对轻松的管砖瓦窑的活。邵瘸子基本不骂去砖瓦窑玩的孩子,即使我们有时玩得出格,他也只是好言好语相劝。 大约在邵瘸子管窑后的四五年,分田到户开始了,原是江桥村集体财产的砖瓦窑转给了邵瘸子一家承包。也算是邵瘸子运气,分田到户后农户们渐渐富起来,造房的数量急剧增加,邵瘸子的砖瓦窑不但秋冬两季红红火火,连春夏时节都不得清闲,那些从四邻八乡赶来买砖瓦的农船,经常挤满了整个河湾。虽然生意一直那

11、么红火,但邵瘸子的砖瓦产品质量依然过硬,价格也不“敲竹杠”,遇到一时凑不齐砖瓦钱的造房人家,他也从不急赤白脸地去催债,不久前江桥村造水泥路,邵瘸子还捐了十几万元。听了这样的评说,遥望河对岸空旷的田畴河湾边,那白天袅袅白烟依然洇漫成淡淡云衣、夜晚灿灿火星继续映红一角天空的砖瓦窑,我总有一丝莫名的感动。 再次关注邵瘸子是两年前的事,缘于媒体上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报道了邵瘸子一家三口驾车撞树自杀的消息。原来,因损坏耕地和污染环境,邵瘸子的砖瓦窑早在十余年前就被拆除了,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邵瘸子先后到外乡投资办过轮窑厂、轧石场等企业。不知是办厂的失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前几年他竟悄悄干上了高息集资的营生。最

12、终同所有高息集资者的归宿如出一辙,当脆弱的资金链断裂之后,面对几千万的欠债,邵瘸子和老婆女儿一起走上了绝路。大约在那场车祸过去的半年后,我又去了一趟已十几年没回去的江桥村一带。江桥村及附近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江桥村村口那空旷的田畴和河湾更被众多高低参差、样式不一的房屋、厂房所取代。 回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的眼前老浮现从前熟悉的砖瓦窑的画面,想到了邵瘸子和那些乡民们。很难知晓众多笃信靠双手吃饭、凭勤劳致富的人们,是如何受虚幻利益的诱惑纷纷不计后果对邵瘸子的集资活动趋之若鹜的。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原因或许多种多样,但我想土地的渐渐远离或失去,也是一个原因。如果说以砖瓦窑为印记的那个时代为我

13、们所熟稔、感觉踏实的话,那么已悄然转型的这个没有了砖瓦窑、渐渐远离土地的时代,无疑有很多东西让我们陌生和恓惶。 啊,远去的砖瓦窑 (选自2014-09-23文汇报有删改) 7请赏析第节中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_(3分) 8第和中的划线句都写到了白天的袅袅炊烟和夜晚的灿灿星火,作用分别是什么?_(4分) 9下列对题目“远去的砖瓦窑”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远去的砖瓦窑”中寄托有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B“远去”的含义是我渐渐远离家乡,远离家乡的砖瓦窑。 C“砖瓦窑”是行文的线索,串起我对家乡人、事的思考。 D“远去的砖瓦窑”给人以时间推移感,留下思维的空间。 10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第段中双横线“很多东西”的内涵。_(3分) 11请搜集文中信息,介绍“邵瘸子”其人。_(3分) 12联系全文,请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对结尾进行赏析。_(4分)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雾失楼台, _ 。(秦观踏莎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