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0720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第一部分(15题,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5分)(1)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2)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3)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2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疮疤(chung)书斋(zhi)镶嵌(qin)肿胀(zhng)B愧怍(zu) 门框(kung) 惶恐(hung) 哀悼(dio)C憎恶(zng) 诘问(ji) 取缔(d) 滞笨(zh)D门槛(kn) 晌午(shng) 膝盖(x) 塌败(t)3阅读下列文段,

2、回答问题。(5分)为期10天的藁城区常安镇第七届红梨梨花节将于4月2日开幕。届时,将举行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各项文艺体育。组织游客品尝农家兔肉火锅、大锅菜,观看扭秧歌聆听耿村故事,同时配合“红梨采摘节”,春节期间的“战鼓擂春”,节庆旅游三套马车一齐趋动,为实现常安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复兴牵线搭桥。(1)第句是个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2)第句画线的部分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_应改为_(3)文中方框处应填的标点是“_”。(1分)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最正确的一项()(3分)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只不

3、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AB C D5你们班级正在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5分)(1)在活动展示课中,全班齐唱歌曲常回家看看之后是双人舞蹈让世界充满爱。为将这两个节目连起来,请你写几句串词。(60字左右)(3分)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标语。(2分)第二部分(

4、621题,49分)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选自苏轼苏东坡集)_没人:能潜水的人。6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1)见舟而畏之畏:_(2)故北方之勇者 故:_(3)以其言试之河 以:_(4)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皆:_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1分)生 不 识 水 则 虽 壮 见 舟 而 畏 之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4分)(1)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9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10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父亲的雨谢宗玉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垄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

6、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

7、。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

8、我竟有些羡慕父亲。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选自青春美文)11第段说:“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9、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2分)12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13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14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三、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4分)15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_。(1分)16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3分)我选择_图,理由:_。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不落

10、别处林清玄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

11、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炎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老人小心地把

12、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不用装套子了。”我说。B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B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B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地,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B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

13、,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B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B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B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

14、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17仔细阅读B15段,概述“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4分)18读第B13段画线句子,说说句中的“心情”和“温暖”各有什么含义。(2分)19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4分)20结合全文,说说老人和“我”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21文章结尾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结合实际,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好雪”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4分)第三部分(22题,50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