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与共生度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203830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生理论与共生度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生理论与共生度研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生理论与共生度研究文献综述.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生理论与共生度研究文献综述共生(Symbiosis)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AntondeBary于1879年提出,指不同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经济学上的共生指经济主体之间存续性的物质联系,抽象地说,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袁纯清,2002)。共生理论(Symbiosistheory)由袁纯清(1998)直接将生物学的共生概念及相关理论向社会科学拓展。他提出了以共生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描述共生的本质,以共生度、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分析共生关系状态的理论框架。共生度分析的主要指标有共生度、亲近度、同质度、关联度、共生密度、共生

2、维度等。共生度是指两个共生单元或共生系统之间质参量变化的关联度。假设有共生单元A和B,其质参量分别为ZA和ZB,则共生度AB为:;亲近度描述同类共生单元的不同代之间的关系。设始祖特征向量为,共生单元A对始祖特征的占有量为,共生单元B对始祖特征的占有量,则A,B相对始祖特征的亲近度,同理,同质度描述同类同代共生单元的关系;关联度描述异类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同质度:设A,B分别有主质参量(,.),(,.),则:0)。若=1,表示A、B完全同质;若=0,表示A,B完全不同质;若1,表示A的主质参量水平高于B;若1,表示B的主质参量水平高于A。关联度:若用主质参量来描述,则关联度表示为:,()越大,表

3、示A、B的关联度越高。共生密度是反映共生关系中同类共生单元的多少,用表示,有:,N表示同类共生单元的数量,表示共生空间。共生维度表示共生关系中异类共生单元的数量,以表示,有:,W表示异类共生单元的数量,表示共生空间。袁纯清博士对小型经济的共生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小型经济的产业内共生度不一,共生密度过高;产业内大-小企业共生度大于0,共生密度低。随后出现了一些文献,利用共生理论框架,针对某一领域问题开展研究:袁纯清在其博士后论文中,将共生理论引入金融学领域,认为银行与企业存在共生关系;银企共生度就是银行的贷款数量和厂商的产品数量间相互影响的程度;银企共生系数就是银行与厂商主质参量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袁纯清,2002)。程大涛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企业集群的发展过程,认为集群规模尚未达到均衡值之前控制集群共生密度,将会牺牲企业集群的共生能量,抑制企业集群的发展;而在达到衡值时不能加以控制和调节,有可能出现“爆增现象”,牺牲集群的共生能量(程大涛,2003)。徐学军、何自力运用共生理论对银企共生与银企共生界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共生理论分析银企关系及银企共生界面的方法框架与指标体系,得出了银企共生总体为非对称性互惠共生的结论(何自力、徐学军,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